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2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搖搖晃晃的,短時間沒事,時間一長,就會讓人覺得頭暈眼花,也就俗稱的暈車。
所以說啊,官員們每次回京述職,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次比較痛苦的旅程,甚至於,很多年老體衰的官員,都是在來往道途中,病逝的。
趙石正處在一個男人最黃金的歲月當中,這點辛苦到不算什麼,只是覺得渾身上下有點難受。
尤其是坐在不停晃動的馬車裡,看起一頁頁的文書的時候,那滋味兒,只有體驗過的,才知道有多難熬。
現在趙石手裡拿著的,就是國武監祭酒杜瞬卿送過來的文書,而這也顯示著。更多的人已經知道了他將要回京的訊息。
自從趙石離開長安去往河洛。長安國武監這裡還算平靜。不管京裡鬧成什麼樣子,國武監這邊今年還是順利的完成了招收生員的事情。
而且,在趙石看來,國武監現在的學術氣氛還是漸漸變得濃厚了起來。
當然,這和齊子平那會兒有著本質的區別。
所謂學術氣氛和現在所謂的文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在國武監這裡體現的分外的徹底……
現在,很多國武監教授們在絞盡腦汁的編寫著兵法韜略,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比較艱鉅的任務。
既要借鑑前人的東西,又要做到與推陳出新,還不能太過藉助於正經的文人,就這幾條,讓許多人都愁白了頭髮。
就算是趙石自己,其實也覺得,有孫子兵法等在前,國武監兵法的編纂,很難會有什麼超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確實是幸福的,但同樣也是痛苦的。在這一點上,相信自古以來。很多驚才絕豔之輩都深有體會。
除此之外,香侯府的女人們也積極了起來,正延攬大秦名醫入京,很有點共襄盛舉的味道……
其實,他們的問題和編纂兵法這邊也很像,想要弄出點自己的東西來,同樣艱難。
不過他們比國武監武略教授們幸福的是,醫術這東西,只會不停的進步,不會發生倒退,這和人們的經驗以及層出不窮的病症密切相關。
就算你把華佗,扁鵲等名醫弄到這裡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醫術要比他們所處的時代要進步的多的多,而且是全方面的超出。
尤其是在一些民間偏方以及藥草收錄上,更有著古人難以比擬的優勢。
不過話說回來了,華夏大地上的傳統醫學之所以一直髮展緩慢,其癥結之處也正是如今香侯府的女人們最糾結的地方。
因為這是一個無比封閉的行業。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這也註定了這個時代的名醫們,多數都是從儒生中轉化而來,而且,大多還都是讀書不成的讀書人。
所以,他們具備了很多共同點。
有慈悲之心,卻又有著讀書人的矯情勁兒,實際上當起了商人,卻從不承認自己是商人,很多人都有著視金銀權勢如糞土的驕傲,在鄉間享有聲望,卻又不是官身,只能歸類到仕紳之流。
讀書不成,也就決定了他們的立身根本發生了變化,而和文人們喜歡激辯不同,當醫術成了謀生技巧的時候,他們和工匠也沒什麼區別,就是一個字,藏。
他們之間的交流幾近於無,都是父傳子,師傳徒,弄到後來,連醫書著作,都少了,就像大秦這裡,能夠傳於民間的醫書,寥寥無幾不說,編寫之人,也多數非是真正的醫者出身,而是一個個的喜歡著述又對醫術感興趣的讀書人。
由此,可見其中之敝帚自珍了。
閉塞,意味著很難有大的發展,甚至會產生倒退,這已經是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真理,不必贅述。
長安的杏林之會,準備的不可謂不充分,但香侯府的女人們還是低估了其中的困難。
如今的情形是,長安里名醫匯聚,但除了幾位與香侯府走的非常近的大夫之外,幾乎沒有人鬆口。
一個香侯府,並不足以震懾他們,甚至皇帝陛下親至,也不能逼迫他們放棄自家幾代人的心血,只為了去搏個名聲或者得到什麼金銀細軟之類的東西。
這個分外頑固的行業,還有著一群分外頑固的人,想要敲碎這個堅硬的外殼,在如今香侯府的幾位主事之人的眼中,幾乎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為難的地方在於,完全無法用強硬的手段來對付。
醫術這個東西,只要有一個不情願,信口胡言之下,產生的後果就不堪設想。
香侯府這下就有點坐蠟了,用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