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吐月光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 贐別臨歧裹淚痕,紅樓之庶子賈環,輕吐月光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天府往順天府的官道上,一輛最為平常無奇的馬車,不疾不徐地慢慢走著。
正因為此時屬秋高氣爽之時,所以並不需要避開日頭,一整天都非常涼爽,適宜趕路。
這輛馬車上,坐著的就是林道儒師徒一行人,他們正處於趕回長安的途中。
其實在林道儒的計劃裡,他們師徒三人至少要等到來年的年末,才有可能返回順天。甚至,他們還會逗留更長一段時間。
可世事多不如人所料,變故總是會打斷所有早早做好的計劃,讓人無可奈何地臨時變動。
兩位馬不停蹄,足足奔波了二十日的小黃門,用一封蓋有今上寶印的聖旨驚擾了林道儒白前、林靄賈環兩對師兄弟的清淨日子。
皇命在身,林道儒即便心中有千千萬的不願,也不得不無奈地收拾行囊,帶著林靄與賈環,踏上了歸途。
兩位出自宮中的小黃門,是在秋天的第一個月月末來到承啟山的。師徒三人收撿了一日,次日便辭別了白前,暫別了承啟山這座充滿美好回憶的秀山。
行程一直走到今日,已經是趕了七八日的路程了。
林道儒手中捏著一卷書卷靜靜看著,林靄則是倚靠在車窗上,嘴裡叼著根草杆,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賈環微微垂著眼簾,安坐在林靄身邊,靜心養著神。
林道儒面色平靜,看似好像是在看書,但那雙時常失神的威嚴雙目,吐露著他此時心中的百感交集。
他實在是,不願離開應天。
並非是因為貪戀承啟山的平靜生活,而是實在是捨不得山腳下那座破舊書院裡的那個人。
即便是林道儒這樣意志堅定,經歷過無數艱難險阻、大起大落的人,此時也是難以自持,動搖了心境。
兩年時光其實並不短暫,但忽然就來了聖旨,林道儒才驚覺兩年時光,眨眼間就這麼消逝了。
這兩年裡,林道儒、白前、林靄、賈環老老少少同吃同住,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日子。讓林道儒放下了身上沉重的負擔,好好地休養了身心。
學院裡的那間學堂,承載了林道儒師徒與白前太多美好的記憶。
四人皆是讀書人,每日總是圍坐在那間破舊的學堂,點著蠟燭支上爐子,讀書彈琴,喝茶下棋,回憶曾經,說不盡的怡然自得,道不出的快意舒暢。
當然了,下棋聊天,是林道儒同白前的專好。賈環更多的是專注於學業,悉心聽受教誨。
四人同坐一屋,秉燭一同讀書的場景,常常讓林道儒心神恍惚。他甚至有時會恍惚了記憶與現實,只當自己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都不過是黃粱一夢,此時他所在的,還是先生那間幽靜的小屋。
並不怪林道儒產生錯覺,那時也確實是這樣的場景。白前與自己同坐在燈盞下,靜靜地讀著書,身邊坐著其他同學。
二十八年的尋覓,林道儒費盡了多少了功夫精力,才能再度與白前重逢。如今卻又要分別,林道儒心裡還有無數沒能同白前說的話,怎麼能捨得與他分別,怎麼會願意離開這應天。
“師弟,二十八年啊!我足足找了你二十八年,才把你找到。如今就又要離別,再度相隔千里之遙。
你我都是半個身子埋在土裡的人了,此次一別,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再相見之日了。”
林道儒終究還是平靜了心中的波動起伏,他雖然不捨,但世事本就是如此,有重逢的喜悅,便會有離別的悲傷。還有更多的事情,擺在了他的面前。
這次陛下忽然召他回京,由不得林道儒不仔細琢磨,這其中的深意。
皇上命他即刻返京,不許離開順天,還罰了林道儒一年的俸祿,也確實是有些奇怪。
他在家養病休假好好的,怎麼會突然就招惹來了御旨,而且還是帶來壞訊息的御旨。
林道儒雖然人不在長安,但他從那兩個宣旨的小黃門口中探到了口風。
“學士李思文李大人,在朝會上,參了大人一本。”
說實話,這更讓林道儒想不通了。他本來就是不掌什麼實權的國子監官員,雖然身居舊黨,說話極有分量。但先前抱病在家,趁機韜光養晦,早已不理政事幾年了。
林道儒遠離朝事,便是抱著避開朝中新黨鋒芒的心思。愛惜羽毛,才能儲存自身的實力;少些無意義的動作,到了真正需要發聲的時候,才能起到作用。
這李思文平日裡也同自己沒什麼交集,莫名其妙地就跳出來參了自己一本。而且這樣的彈駁,來的實在是太突兀了,沒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