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巴菲特忠告中國股民,冬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務內容要簡單易懂,這樣才能對它的價值作出可靠評估。當然,每個人熟悉的領域不同,“簡單易懂”的標準也不一樣。但有一點很明確,只有你能理解的業務才能投資。
業務過於複雜會危機四伏
金融機構過於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比如CDO,是造成這次次貸危機的原因之一。我和查理·芒格警告金融企業將商業操作弄得如此複雜,使得政府監管者和會計標準無法防止這些金融機構冒巨大風險。這種缺乏控制,已經產生了巨大問題,比如貝爾斯登的垮掉,而且有可能為金融行業帶來更大損失。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現身說法】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購買的股票其經營業務要容易理解,業務過於複雜其中就可能蘊藏著投資風險。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然後在2008年進一步演變為全球性金融海嘯,就能充分證明這一點。
2008年5月4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新聞釋出會上接受中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美國金融機構過於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例如擔保債務債券(CDO),是造成這次次貸危機的原因之一。他和查理·芒格以前就警告過美國金融業不要把業務操作搞得如此複雜,從而使得政府監管和會計標準無法防範金融機構冒這樣的巨大風險。而從現在看,這種缺乏控制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問題,比如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就已經倒閉了,而且,今後很可能還會給金融行業造成更大的損失。
一年過去後的現在來看,巴菲特當時的觀點完全正確。而在巴菲特看來,這次由次貸危機形成的金融海嘯原因多種多樣,金融機構的業務過於複雜是其中之一。
作為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年會的一部分,巴菲特在答記者問時批評了美國華爾街的不負責任,金融監管者、政府部門、會計行業都要對過去複雜的金融業務承擔責任,因為它們對此缺乏監管,是造成這次次貸危機的原因之一。
根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美國彭博資訊公司的資料,在巴菲特說這番話以前的16個月內,全球主要銀行和證券公司因為這次次貸危機所造成的損失高達3120億美元。不用說,從後來的事件發生嚴重程度看,這還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
巴菲特批評說,這些金融機構只關注金錢而不關注結果,這種情況在伯克希爾公司是不允許發生的。金融業務搞得如此複雜,以至於政府部門和會計準則都無法監管,到最後風險突兀,必然產生巨大問題。
應該說,這番話出於巴菲特之口,實在最好理解不過了,因為他歷來以投資業務簡單而著稱。例如他從來不買高科技股票,原因不在於這些股票的投資回報率不高,實際上有時候還非常驚人,只是因為他對這樣的高科技行業不瞭解。平時說話時,巴菲特也往往喜歡把最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或者用非常簡單的語言來描述最複雜的業務。這也是為什麼伯克希爾公司每年的股東大會會吸引那麼多仰慕者的原因之一。
那麼,巴菲特所說的複雜的金融業務究竟有多複雜呢?他舉例說,他曾經讀過一份270頁的報告,主要是向投資者和政府監管部門介紹一家金融公司是如何來進行操作的。巴菲特一邊閱讀一邊標出自己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到最後一看一共標出了25頁。所以,他乾脆把報告往邊上一扔說,看不懂,所以再也不會投資該股票了。
巴菲特深有感慨地說,要弄懂擔保債務債券(CDO)的以下業務內容,至少需要讀75萬字的報告:“他們太複雜了,我不知道這些人在做什麼。”
查理·芒格的觀點和巴菲特如出一轍。他不無幸災樂禍地說,如果美國聯邦政府要在緊急關頭支援這些金融企業,那麼應該一開始就告訴他們怎麼做才能得到更多的控制。而現在的金融市場的困難是“應得的”,因為這次次貸危機本身就是他們“愚蠢和過於冒險”造成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4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伯克希爾公司屬下的美中能源公司2004年取消了一項重大投資專案。這個投資專案原來是準備在1998年開始實行、2002年正式執行的。這是一項鋅金屬回收專案,可是由於這項業務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問題層出不窮,每當一個問題解決了又會冒出另一個新問題來,這不符合巴菲特簡單易懂的投資理念,所以最終不得不被放棄。
巴菲特解釋說,在地熱發電產生的滷水中含有大量的鋅,而這種鋅是有利可圖的。可是這項業務在處理各種層出不窮的危難事件中非常繁瑣,所以巴菲特一直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