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部分,一品江山,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房、小吏房等,其中校閱房主管訓練將士等,因為慶曆三年,第一次設立武學院時,就是由這個部門管,所以三年前的皇家武學院,也‘循例’歸在此房之下。

可見,朝廷是多麼的不重視武學了。

不一時,那郎中來了,曾公亮問他,是否確有其事?

當著事主,郎中沒法否認,卻振振有詞道:“陳學士見諒,咱們也是無可奈何,朝廷連年入不敷出,政事堂下文要求各部院,削減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咱們樞密院本來就佔大頭,自然被緊盯著……”頓一下道:“所以咱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削減,武學院不能作戰,又沒法提供武將,朝廷等於白養他們,所以樞相要求我們……”

“老夫沒說過吧?”曾公亮皺眉道。

“是,是上任樞相韓相公。”那郎中縮縮脖子道。

“一個武學院,師生加起來,不到二百人。”陳恪冷笑道:“就算全砍掉,能省出幾個錢?”

“聊勝於無……”郎中並不怕他。

“好一個聊勝於無!”陳恪冷哼一聲道:“官家任命我權守皇家武學院事,千叮嚀、萬囑咐,要我一定將武學院辦好,為大宋培養出優秀的將領,一洗多年積習之不善。你卻輕飄飄一句‘聊勝於無’,就讓聖命化為烏有!”

“本官可沒接到旨意,”那郎中卻不是個怕事的,也冷笑道:“總不能憑你一句話,就改弦更張吧?”

“這簡單,咱們到御前去求證一番。”陳恪說著站起身。

“唉,仲方消消氣,”見雙方要鬧僵,曾公亮趕緊讓那郎中退下道:“這裡面肯定有些誤會。”

“沒什麼誤會,根子裡,就是樞密院的人,想廢了武學院。”陳恪重新坐下,氣哼哼道:“敢問相公和武學院,哪來這麼大仇?”

“此言差矣,”曾公亮大有長者之風,並不計較陳恪的咄咄逼人,苦笑一聲道:“其實朝廷早憾於武將之無用,一直想建立一種武官的培養制度。所以在武舉之外,慶曆三年五月,首開武學於武成王廟,並以阮逸為武學教授,希望仿效太學、國子監,培養出合格的後備武官。”

“然而,事與願違,武學並不那麼有吸引力,沒有人願意入學充當武學生。對此,當時的參知政事的范文正公上疏官家道:‘國家興置武學,但卻苦於無人願意入學,長此下去,只怕敵國認為我國沒有英雄。不如下令取消武學的名義,如果學生中有喜好兵法者,可由本監官員做保,讓其秘密地去讀兵書。’”陳恪冷笑著接話道:“於是,大宋,乃至華夏史上第一所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的學校——武學只存在了不足百日,就被迫結束了自己的使命。”

………分割

繼續繼續,加快速度。

第三三一章 武學與武舉 (中)

(上一章題目錯了,明天改)

“我無比敬仰范文正公的為人。”說到著,陳恪難掩鄙夷道:“但他這番話,實在讓人無語……難道我們建立武學,是隻為了給外國看的麼?難道只因為一時的招生困難,就覺著在遼夏面前丟人,所以便取消武學,讓學生學習兵書,像做賊一樣偷偷摸摸嗎?”

“這……”曾公亮道:“文正公的意思是,沒人報名的武學,還不如不開,改為單獨培養更合適。”

“為什麼不設法改進,增加武學生,而要因噎廢食呢?”陳恪發問道。

“風氣如此,哪有那麼好改?”曾公亮嘆氣道:“你也看到了,建立武學的初衷雖好,但對我國並不合適……”

“相公曾用多年時間,主持編篡了軍事鉅著《武經總要》,”陳恪沉聲問道:“不知初衷若何?”

《武經總要》是十幾年前,曾公亮奉命與工部侍郎丁度,編篡的一本內容廣泛的軍事教科書,將選將用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訊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武器裝備等等方面,都做了詳細的講解。所以曾公亮對軍事理論的造詣,在大宋朝堪稱翹楚。

他微一沉吟道:“當然是讓大宋的將領官員們習之,以培養一批專精軍事的人才,提振大宋的軍力了。”

陳恪追問道:“此書已問世十餘年,應該看到效果了吧?”

他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曾公亮尷尬道:“這個麼,收效甚微。”

“是書寫得不好麼?”君子可欺之方,陳恪專欺負曾老頭好脾氣,要是換了韓琦,他早就給轟出去了。

“唉……”曾公亮嘆氣道:“也許吧。”

“相公何必妄自菲薄?”陳恪誠懇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