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7部分,一品江山,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認為上至宇宙天地,下至微小的一草一木一昆蟲,皆有理,都要去格,物的理窮得愈多,我之知也愈廣。由格物到致知,有一個從積累有漸到豁然貫通的過程。
要貫通,必須花工夫,格一物、理會一事都要窮盡,由近及遠,由淺而深,由粗到jing。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節次第,重重而入,層層而進,以求道理。
所謂‘窮理須窮究得盡,得其面板是表也,見得深奧是裡也。’人們必須經過這樣由表及裡的認識過程,才能達到對理的體認。
以上的方法論,基本上都是朱子觀點,陳恪幾乎原封不動的照搬。但在不同的世界下,此方法論便與程朱理學有了分際,變成了‘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運用理xing思維,從現象中昇華出理論,以實踐檢驗理論。經過這樣的過程便可得一理。’
當你通曉萬物之理後,便可從諸多理中,昇華出道。
當你認識了道,則萬事萬物在你眼裡都沒有秘密,你便成了道。
則惟天下至誠,能盡其xing;能盡其xing,則能盡人之xing;能盡人之xing,則能盡物之xing;能盡物之xing,則可贊天下之化育;可以贊天下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
陳恪的這套學說,因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問世便顯得jing致完整,令人信服。
加之他已經樹立起經學大師的形象,所以他僅在經筵上講了一章《中庸》,便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去年他考證《尚書》乃偽經,士大夫們還只把他當成是學問淵博、明辨深思的才華之士。今年聽了他講《中庸》,才知道原來大宋朝繼道學、新學之後,又誕生了一門學說。又誕生了一名大儒!
而且這門學說一經問世,就如此完整,如此可行可信,遠超其它仍在摸索附會中的學說。
只是陳恪實在太年輕,讓士大夫們實在無法接受,幾代人苦苦尋索而不得的真諦,竟被這個三十歲不到的小子,給道破了。
於是疑問鋪天蓋地而來,許多根本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結果後半程的經筵,成了陳恪為捍衛自己的學說,舌戰群儒的場景。
但是如論如何,誰都承認,在嘉佑五年秋的經筵中,誕生了一門充滿生機的儒家學說。它所蘊含的生命力,必將衝擊這個世界!
因為陳恪出身蜀地,所以通常稱之為‘蜀學’,但他自己更願意稱為‘理學’……一來向貢獻了**成內容的朱子致敬,二來,這本就是道理之學,稱為理學最恰當不過。
第三五一章 冬 (上)
經筵剛剛結束不到半月,汴京印書社便推出了十萬冊《大學章句集註》和《中庸章句集註》,然後迅速擺上了汴京、洛陽、杭州、鄂州、廣州、成都的數千家書店的書架上,而且全都是在最顯眼處。
沒辦法,汴京印書社以其超快的印刷速度,超高的印刷質量,超低的印刷費用,已經吞併了汴京七成以上的印社,組成了一家擁有七千工人的超級印刷集團,壟斷了汴京九成以上,全國六成以上的出版業務。
所以除非那些書商想改行,否則就得乖乖的,按照這家出版巨頭的要求做。
其實這不是陳恪的意思,是他的手下在拍馬屁而已。本來按照陳恪的意思,是先印個兩萬冊,慢慢賣著,慢慢發酵,如果出了什麼問題,自己也好收拾。
這下可好,幾ri之間,《大學章句集註》和《中庸章句集註》兩本書,便傳遍五湖四海。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各種聲音。
首先自然是讚譽。因為陳氏理學是如此jing致的一門哲學。這樣的學問擺在你面前,你縱使不信,也很難不感到心折。因為中國自從先秦文化斷層後,就再沒有形成一門完備的哲學。在漢儒學說、佛道思想,相繼被證明失敗後,人們太需要一種可以指引他們的思想了。
但也正是因為經歷過太多的挫折,他們不會輕信任何學說,總要充分的質疑之後。才會一點點的去接受。
所以整個冬天,陳恪家門口、還有武學院門口都擠滿了前來討教、拜師、辯論、質疑的儒者、書生。有人甚至從廣東趕來,就為了吐他一口老痰……當然,這樣的人是極個別的。
陳恪也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放在釋疑、解惑、乃至辯論上。整天被這樣圍攻,饒是他鐵打的身子也吃不消,最後只能宣佈。每五天一次,在武學院的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