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柳斜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唐朝奇女子之魚玄機,半柳斜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攬過娘子的肩,燭火映襯下的張氏顯得更加嬌美了,臉上也因著夫君的動作而染了幾分紅暈,二人成婚六年了,張氏在魚秀才的書香裡浸染了六年,舉止與一般的粗俗婦人自是不可同日而語。魚秀才看著這樣賢良的妻子,輕輕答道:娘子有所不知,我雖寒窗苦讀十幾載,對詩書的文意頗通,但缺乏靈氣,可這靈氣是上天賦予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做薇兒的啟蒙之師尚可,但若長久下去,只怕耽誤了她的天分。

張氏雖不大懂夫君的深意,但她平日裡對丈夫的話無有不依,二人既已商量妥當,便早早熄了燭火,夫妻恩愛,一夜好眠。

十日後,魚秀才一家便動身前往下郢了。想到初到外鄉,人生地不熟的,勢必有很多地方需要銀錢打點,魚秀才因此變賣了絕大部分書畫,將全部積蓄隨身帶著,只留下一座空屋子,託隔壁的王嬸孃代為照看。將房屋鑰匙交給大嬸的時候,魚秀才誠懇地說道:“自幼薇出生,這幾年受了大嬸頗多照拂,我與內子不勝感激。如今為了薇兒進學之事,我們要舉家搬遷,暫住下郢。這幾件草舍就託付給嫂子了。求您照看,不為旁的,只為不被土匪強盜做了窩點,待他日幼薇學成,我們迴歸故里的時候仍有個落腳的地方,不至露宿街頭。平日您若有親戚來訪,或有他用,皆隨您的意,這房子就跟您自己的一樣。”

聽了這話,大嬸不捨之情更甚。與魚秀才一家為鄰的這些年,兩家很是和睦,當家的是個讀書人,他娘子溫柔又賢惠,小女娃見了自己總是老遠就嬸孃嬸孃地叫,可見夫婦二人的好教養。想到這裡,大嬸紅了雙眼,哽咽道:“你放心去吧,我定好好照看,還盼你們早日回來。只是不知到時我們的小薇兒還能否認出我這個老婆子啊?”說著便把一早煮熟的雞蛋塞在幼薇的懷裡。鄰家大嬸目不識丁,此刻縱有萬般離愁,也說不出什麼文縐縐的送別之語,可是就這幾句直白的肺腑之言,令在場的人都忍不住落下淚來。幼薇更是撲倒在大嬸的懷裡,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張氏見不得這送別的情景,轉過身去拭淚,迷濛之中見邱姐兒帶著鶯兒,站在三四步外看著他們一家,也不說話,只淚珠兒像斷了線的珠子。正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不只是大嬸,周圍送別的鄰居們也十分熱情,送了許多吃食和日用品,直塞得馬車再無落腳之地。魚秀才卻之不恭,只得一一謝過。只是如此一來,原定的出發時刻,生生完了一個時辰,魚秀才一家的為人可見一斑。

唯恐這麼耽擱下去便要露宿在荒郊野外,魚秀才便催著車伕一路疾馳。饒是如此,因他們捨不得僱腳程快的馬車,在路上奔波了一天,黃昏時分才堪堪進入下郢城。

將妻女安置在一間簡陋的客房裡,魚秀才甚至來不及歇上一時半刻,也顧不上夜訪無禮,便迫不及待地去找他在此地的同窗劉舉人。一則是因為魚秀才幼年時便與他交好,多年未見,甚是想念;二則著實想早日將女兒進學之事定下來,了卻一樁心事。

這劉舉人雖然出自書香世家,家境殷實,但從未因此輕視過魚秀才,二人品性相似,早已引為知己。日前收到魚秀才的書信說想託他為自己的幼女找個夫子,他十分開心。這樣一來,二人又能像往日一樣談古論今,吟詩作賦了。這些年來他雖中了舉人,身邊不乏奉承迎合之人,但那些酒過三巡就開始划拳唱曲兒,攀比著誰又見了哪家青樓的頭牌,誰又新得了官老爺的青眼,實在是有辱斯文哪!

劉舉人今日無事,吃過晚飯後正想著魚秀才何時會到,就聽見下人來報,“老爺,外面有個自稱是魚秀才的想要見您”,劉舉人聞言,,連衣服上的褶皺都忘了整理,忙就起身向外走去。小廝見自家老爺面帶喜色地親自迎接,心下便知這位客人在老爺心中的分量,忙不迭地跟了上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師母她善良又疼人

黎青燃

年代之時光慢

小二不才

觀一方奼紫嫣紅

一小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