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慕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送禮,有間商號,夏慕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此同時,帝都外城中的書肆分號,也與工匠們說妥了日期,就等著來年春耕過後,將最後收了尾,便可順利開張了。只不過,時至今日他們家還尚獲悉,京畿那位劉相公家的內書房,已是先於他們一步開始了改建。
何以至此,自然是婍姐兒有心防著他們一二,其中這些關鍵自是不會和盤托出。但畢竟是打著賀家的旗號,對於這位於京城的分號到底還是頗為看重的。
年前蔡記的賬房先生到來細看時,也是有問必答,只是整個鋪子裡知道其妙用的,惟有掌櫃一人而已。就連賀管事也是到了元宵那會兒,才被自家二姐擇了關鍵,點明瞭與他。即便如此,那人也只有滿臉的不可置信與佩服,除此之外便再無多餘之言,這卻是後話了。
現在整值年關將至之際,家家戶戶都忙著置辦年貨。說來京畿劉相公家也算是當地望族,又因其父兄都在朝中任職,雖說父子倆的官職都不高,可強在都被留任在京。
這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夠順利辦到的,何況他們父子二人都不是正經進士出身。真論到起來,反倒是這劉相公的功名,才是自己辛苦用功考來的,而他父兄皆是因為祖蔭之故,才得以做了個不過六、七品的京官。
若是僅有他家祖父遺留下來的威名,尚不足以讓父子二人同時留在京城。其中另有一位事關重要之人,便是他家四叔公劉書彤。
這位雖說是他家叔公,卻與他父親同歲,月份上不過大了稍許而已。這位不但學問不錯,更有一樣確實不易。想當年這位本是正經進士出身,卻不料明陽長公主家的獨女被賜婚與他,若換了普通官宦之家只怕要斷了仕途之想。
尚了公主、郡主的官員雖仍可任職,但真正能夠留任要緊位置的卻是少之又少。就拿本朝而言,只怕也不過一手之數,更何況他劉家還只是京畿境內的名門望族罷了。
有誰料到。這位居然在短短的蟄伏期後,便再度被朝廷啟用入了刑部任職,更沒人想到的是這位的官運,卻是越走越順。此刻雖被調任去了都察院,年前又不出意料的升了四品的左僉督御史,於是這劉家在京畿的名聲,也因他而更比往日高出一截!
而劉相公今年要給叔公所送之禮,便是日前自家已然開工有段時日的內書房了。好在自家的內書房本就佔地不大,又被那整整二十兩紋銀的高額打賞下,工匠們哪有不加緊趕工的道理。
待年節到來。自家這位叔公回鄉之際。便恭敬請了他往自家小坐片刻。並不直接將那牆面上略顯突兀的裝飾。細說了與這位知曉,反倒是學著當日席掌櫃的法子,引了自家叔公看過了內書房後,才兩旁坐定告訴起事情的前因後果來。
“哦。這店家倒是費了不少的心思,隔絕屋內的人聲,不叫外人偷聽了去,便是看著怪異了些,也是無礙!”顯然對牆上的裝飾也是頗有興趣。
不待自己接著解釋起,那牆上大塊的氈毯掛飾,已是連連頷首追問一句道:“你這書房用了熟捻的工匠多少時日?”
於是,劉相公的這份特別的年節禮,算是送出去了。就連劉家叔公家的外門管事。也只道京畿那邊老爺家的侄孫很是小氣,不過說了開春後尋了手藝熟練的工匠,幫著重新修繕一下叔公的內書房而已。
只不過,未等這外門管事私底下對人抱怨一句,就被府裡的大管事親自尋了來說話。自此後。有關老爺家那侄孫選來的工匠,也不再有人敢提及一二。
雖說滿是疑惑,但一想到就連府裡的郡主,也從不過問一句,便知這裡到底與老爺的顏面有礙,又怎敢多言半句。好在郡主一向待人寬厚,倒是不曾責罰那外們的管事,一切也就此打住了。
置於此中的真相,府內也惟有主子一家,才曉得關鍵所在。至於是否賣個人情說與他的岳家知道,便不會劉相公可以過問的。但想到以叔公善於洞悉大局的敏銳而言,卻是不必太過憂心的。
說句大實話,當日想好了將這樁作為年禮送去京城,便已是有了覺悟。原本就不是自家獨有之物,反倒是那家書肆的掌櫃,尋了人找上門告知的。想必也是初來京畿,這般賣好之舉也是生意人中慣用的手段,只是剛好這一防備隔牆有耳的妙法,的確有些用處。
若是不然,自己又怎會絲毫不曾猶豫。在劉相公看來,這書肆的東家還真是會做買賣,原先將這書肆的後院改建成了,互不相干的數間雅室,已是較之一般的茶樓而言略勝一籌。
再等自己明白了,那看似突兀的牆面所為何來,頓時就忍不住暗道一聲‘妙!’。果然比起先前,有人家特意又在內書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