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92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滿清八旗與南明永曆軍隊作戰時的傷亡及後果,清亡明滅五十年,光照929,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哈赤於萬曆四十六年對明開戰至順治十一年(南明永曆九年)止,已經過了三十六年時間,滿洲八旗長時間四處征戰,除戰死的之外,長年累月積下來的傷殘士兵必然為數甚巨,為什麼滿洲八旗會積累那麼多傷殘士兵呢?這是因為滿洲人丁太少,不可以從外界源源不斷的獲本民族人員來頂替傷殘士兵。這一點與漢兵可以隨時從眾多的後備人員中獲得補充的情況相反,因此,漢軍八旗在與南明永曆帝的軍隊作戰時雖然亦傷亡慘重,但由於可以從外界源源不斷的獲本民族人員的補充,其戰鬥力衰退的問題顯然沒有滿洲八旗那樣嚴重。就以冷兵器戰爭中最常見的刀砍所致四肢肌腱斷裂外傷為例,以明未清初時的醫學水平是根治不了的,傷者要想完全康復是不可能的。軍人受傷愈後**,從此受傷的肢體輕則存在不同程度的伸屈功能障礙、中等程度的則幹不了重活,相當於半個殘疾人——這種士兵不過虛有其表而已,情況嚴重的則成了拐腳曲手的殘疾人。以順治十一年(南明永曆九年)滿洲八旗男丁四萬九千六百六十人計,其中必然包含著大量“歷史遺留下的”傷殘士兵,這可能是滿洲八旗戰鬥力越來越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顧誠先生在《南明史》第二十四章第一節指出:“滿洲八旗兵實力下降,難以繼續擔任征服全國的主力是出於以下因素,第一......就是兵員少了,士氣低了。第二,清朝入關初期吒叱風雲的領兵大將由於染上天花,迷戀女色和內部傾軋,凋謝殆盡......滿洲將領已經普遍沉浸於溫柔鄉中,雄心的逐漸消磨自然還要早一些。這種嚴酷的事實,清廷統治集團內非常清楚,儘管他們諱莫如深,閉口不言,但從對南明各派抗清勢力的戰略部署和戰術安排上都明顯地看出他們越來越多地採取以漢制漢的方針。戰略上表現在更多地依賴漢族擁清派進行招撫;戰術上不到關鍵時間不動用滿洲兵,即使在關鍵戰役中也大抵是讓綠營兵和漢軍打前陣,滿洲兵將處於二線,這樣既可減少傷亡,又可起到監視漢軍和在最後關頭奪取勝利首功的作用。”是中肯的——而滿洲八旗戰鬥力越來越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制於大量“歷史遺留下的”傷殘士兵的觀點則是對顧誠先生觀點的補充。由此,就知道清廷在順治十年(南明永曆七年)委任降清漢臣洪承疇為五省經略實屬無奈之舉,因為連年征戰的滿洲八旗狀態已經越來不越如前了,但這樣做的好處是阻止了滿洲八旗入關後人丁不但停止增長,反而逐年減少的可怕趨勢,據順治十四年八旗編審男丁冊載,滿洲八旗有男丁四萬九千六百九十五丁,比三年前(順治十一年)的統計增加了三十五丁,對清廷而言,這個有意義的轉折與重用降清漢臣的政策是分不開的。這樣做的**後果是三藩坐大,為以後的三藩之亂埋下了伏筆。假如南明永曆軍隊作戰不是失敗於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而是再堅持十年,即使仍然失敗,也會大大削弱滿清的民族壓迫式的統治,因為那時很可能不止是三藩坐大,還可能會提前二百年出現曾、左、李,半壁半山的軍權將掌握在漢人軍閥手中,屆時,歷史可能是另外一種寫法了。再補充一點:據《歷史檔案》1988年第4期安雙成先生譯的《清初編審八旗男丁滿文件案選譯》記載,入關前夕滿洲八旗三百一十個牛錄,按每牛錄二百丁計,當有六萬二千丁。而順治五年的八旗編審男丁冊載,滿洲八旗有男丁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丁,減少了六千六七十丁,即減少了百分之十左右。時間又過了五六年之後,據順治十一年的八旗編審男丁冊載稱,滿洲八旗只有男丁四萬九千六百六十丁,與順治五年相比較,減少了五千六百七十丁,也減少了百分之十左右。根據上述資料,滿洲八旗的男丁大約每五、六年就會減少百分之十左右,顯然,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是人為操縱的結果。為什麼說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呢?這是因為滿洲八旗的人丁是有限的,由於滿洲八旗每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通常都是在遠離本民族聚居點的地方進行,而在異族的區域作戰時,滿洲八旗的傷亡當然不可能用異族人來補充(相對而言,漢軍是在本民族區域作戰,就可以從外界源源不斷的獲本民族人員的補充),故當其傷亡率達到一定的比例時,就不得不停止軍事行動——班師回朝,重回本民族聚居點補充人員(通常是北京),待恢復元氣後,再繼續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但滿洲八旗人丁的補充不是無限制的,大多數情況裡一年只能補充一次(原因是每一年都會有一批新的八旗子弟“成丁”,滿洲八旗“成丁”的標準是變化的,有時以身滿五尺為合格,有時以一定的年齡為尺度,如十五歲、十六歲、十八歲等),因此在任何一年中,當滿洲八旗作戰時的傷亡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鬥破星空

活下去

大秦開局橫渠四句,橫掃諸子百家

舊日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