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永樂大帝-朱棣,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樣把自己描繪成處於被奸臣謀害的可憐地位,而對於親王的悖逆則隻字不提,指斥朝廷妄殺宗親,他把這封書稿給他的部下看。部下都說:“辭旨懇切,必能感動,旱得休兵息士,誠為至願。”休兵息士,大概確實是那些不明真相的好心人的“至願”。但朱棣的目的豈止是“休兵息士”?這上書不過是他舉的保護傘,其真正的意思是這場戰爭無論如何也要打到底,因為他的最終目的是奪取南京的皇帝寶座。因此他馬上說:“孝弟者人心所同之理,有人心者,一視予之言,豈得不惻愴於懷也?陳導曉切,冀其開悟,彼能感動,在轉移之間耳。然予度之,彼忍心如此,又況日邇小人,聞見昧於大道,必欲逞其根毒,縱有萬口哀訴,亦難回也。卿等試觀之。” 也只有他最清楚這場鬥爭的起因和實質,從而對事情的程序做出最可靠的判斷。他的上書不過是政治宣傳。他不希望罷兵,當然更不希望部下鬆懈鬥志。然而,除了少數心腹之外,他總是要將自己的最終目的隱藏著,用最可憐的話求得大家的同情。同時,他還要把自己打扮成仁義之師,禁止濫殺無辜。他深知只有這樣,才有勝利的可能。七月二十一,他對眾人說:“吾與若等為此者,非所以求富貴,所以救死,保妻孥也。夫好生惡死,人情所同,見亂思治,古今則一也。今天下者,太祖之天下也,百姓者,太祖之赤子也。數奸作難,欲殄滅邦家,驅逐赤子以蹈白刃,非其所得已也。爾眾慎勿嗜殺,嗜殺則傷天地之和,以損太祖數十年生育之仁。毋貪財,貪財則失民心。民心失,則大本虧矣。居民耕桑,商賈貿鬻,慎毋擾之。夫有亂時而無亂法,逆予言者,有法以治之。吾已上書於朝,旦夕希望恩旨,苟能全生,豈忍爾輩獨麗於法?爾眾懋哉,毋貽後悔。”

自初五起兵至今,才不過二十天。但這二十天裡形勢發展得真快。朱棣以少數的府中衛士,不僅奪取了北平,而且向東控制了通州、薊州、密雲、遵化,向西北控制了居庸關,後以八千人馬戰勝了三萬之眾的宋忠,奪取了懷來。燕軍的兵力已發展到數萬人之多。朱棣之所以能夠如此,當然首先是他久鎮北平,許多文武將領都是他的舊部,而且他早知團結人心,所以臨難多得其助,更重要的則是膽略與智謀。不僅在他身邊有足智多謀的姚廣孝、能征慣戰的張玉,而且朱棣本人更是足智多謀與能征慣戰兼有。“論力則不足,智勝則有餘。”燕王朱棣便這樣開始了他的事業。

真定之戰

馬上得天下,馬上不能保天下。從洪武到建文,面對著一個時代的變革。打天下,自不待言,就是鞏固新建的明朝,也要倚重於軍人。直到洪武十五年,故元梁王控制的雲南才最後平定。洪武二十年據守遼東的故元大將納哈出才被迫投降。另外要對付蒙古人一次又一次的南下,或組織一次又一次的出塞北征都是離不開軍人的。好在經過洪武三十一年的努力,明朝的敵對勢力被肅清得差不多了。不僅內部穩定,就是主要威脅的故元勢力也衰弱了,分裂了。的確,從洪武末年以來,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朱允炆要在這個時代裡銳意文治。

朱允炆自幼學習的儒家統治術,而今要把它付諸實施,他的謀臣方孝孺更是給了他許多理論上的支援。他們每日裡在一起討論周官法度,想按儒家的學說塑造出一個理想的社會。他把疆場上的軍事謀劃一概交給齊泰、黃子澄去辦。齊黃在北平作了部署,又派人控制了北平周圍地區,他們採取第一個明確的行動是詔逮削燕王官屬。從皇帝到舉朝文武都在等待北方的奏捷。

不料北方傳來的訊息不是官軍的奏捷,卻是燕王宣佈造反的上書,而且張昺、謝貴被執,北平失守,通州、薊州、密雲、遵化失守,連擁有三萬之眾的都督宋忠也在懷來兵敗被俘,封國在懷來西北的谷王跑回了京師。這使朝廷大為震驚。齊泰請下詔削除燕王的屬籍,聲罪致討,有人提出質難。齊泰說:“明其為賊,敵乃可克。” 黃子澄說:“北兵志強,不早御之恐河北遂失。” 幾經商議,終於決定發兵伐燕。這時洪武時的能征善戰功臣已經留下不多了,只好由長興侯耿炳文為徵燕大將軍,駙馬都督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帶兵北伐。大軍出發前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並向全國宣佈了詔書:

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僭謀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罪。今年,齊王搏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最親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用是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