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永樂大帝-朱棣,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苟令吾知,不敢背德。”看守人說:“彼歸以通音耗,故得厚賞。”他又對看守說:“能為我言,請為諧行,惟命是從。”看守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二卒一併被放還,但另一卒卻沒得到賞銀。二卒回到軍中,不得賞銀者心不能平,馬上向長官揭發了此事。劉真、陳亨在軍卒衣領中搜查到燕王寫給卜萬的信,立刻對卜萬產生了懷疑。結果卜萬被逮入獄,家也被籍沒了。這支軍隊經過這一打擊,從此便不得振作了。
朱棣在採取軍事行動的時候,並沒忘記採取政治手段。他知道,全國的兵力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七月十九日。朱棣向諸將訓話: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綏靖四方,一統天下,並建諸子,藩屏國家,積累深固,悠久無疆。皇考太祖高皇帝未省何疾,不令諸子知之,至於升遐,又不令諸子奔喪。閏五月初十日亥時崩,寅時即斂,七日即葬,逾月始詔諸王知之。又拆毀宮殿,掘地五尺,悉更祖法,以惡所為,欲屠滅親王,以危社稷,諸王實無罪,橫遭其難,未及期年,芟夷五王。我遣人奏事,執以捶楚,侮極五刑,鍛鍊繫獄,任用惡少,調天下軍官四集見殺。予畏誅戮,欲救禍圖存,不得不起兵御難,誓執奸雄,以報我皇考之仇。
夫幼衝行亂無厭,淫虐無度,慢瀆鬼神,矯誣傲狠,越禮不經,肆行罔極,縻有修底,上天震怒,用致其罰,災譴屢至,無所省畏。惟爾有眾,克恭予命,以綏定大難,載清朝廷,永固基圖。我皇考聖靈在天,監視於茲,以惟爾有眾是佑。爾惟不一乃心,墮慢乃志,亦自底於厥咎,隔於孥戮。竊聞之,仁者不以安危易節,義者不以禍福易心,勇者不以死亡易志。爾有眾明聽予言,則無後難。若彼有悛心,悔禍是圖,予有無窮之休,爾亦同有其慶矣。告予有眾,其體予至懷。
這一篇洋洋大文,一指斥朝廷無道,變更祖法,屠戮骨肉;一申明自己起兵僅為救禍靖難,最後又威脅“有眾”,如心不一,志不堅,則會身遭孥戮;相反如果燕王得到勝利,則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
同時,朱棣又上書朝廷說:
蓋聞書曰:不見是圖。又曰:視遠惟明。夫智者恆慮患於未萌,明者能燭情於至隱。自古聖哲之君,功業著於當時,宣告傳於後世者,未有不由於斯也。今事機之明,非若不見,而乃不加察,請得以獻其愚焉。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當元末亂離,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櫛沐風雨,攻城野戰,親赴矢石,身被創痍,勤勞艱難,危苦甚矣。然後平定天下,立綱陳紀,建萬世之基。封建諸子,鞏固天下,如盤石之安,夙夜圖治,兢兢業業,不敢怠遑。不幸我皇考賓天,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縱之權,潛有動搖之志,包藏禍心,其機實深。刀構陷諸王,以撤藩屏,然後大行無忌,而予奪生殺,盡歸其手,異日吞噬,有如反掌。且以諸王觀之,事無毫髮之由,先造無根之釁,掃滅之者,如薙草菅,曾何有■然感動於心者!諸王甘受困辱,甚若輿隸,妻子流離,暴露道路,驅逐窮窘,衣食不給,行道顧之,猶惻然傷心,仁人焉肯如此?
夫昔我皇考廣求嗣續,惟恐不盛,今奸臣欲絕滅宗室,惟恐不速。我皇考子孫,須幾何時,已皆蕩盡。我奉藩守分,自信無虞。不意奸臣日夜不忘於懷,彀滿以待,遂造顯禍,起兵見圍,騷動天下,直欲屠戮然後已。謂以大義滅親,不論骨肉,非惟殺我一身,實欲絕我宗祀。當此之時,計無所出,惟欲守義自盡,懼死之臣,以兵相衛,欲假息須臾,然後敷露情悃,以祈哀愍,冀有迴旋之恩,滂沛之澤。書達闕下,左右不察,必求以快其欲。
古語云:困獸思鬥,蓋死逮身,誠有所不得已也。都督宋忠,集兵懷來,尅日見攻,乃率銳兵八千御之,兵刃才交,忠即敗北,遂生擒之,全其首領,待之如故。當冀左右易心悔禍,念及親親,哀其窮迫,重加寬宥,使叔有更坐之望,下無畏死之心,如此則非特叔之幸,實社稷之幸。
昔者成周隆盛,封建諸侯,締八百餘年之基,及其後世衰微,齊桓、晉文成一匡之功。雖以秦楚之強,不敢加兵於周者,有列國為之遮蔽也。秦廢封建,二世而亡,可為明鑑。今不思此,則寧有萬乘之主,孤然獨立於上,而能久長者乎?詩曰:“價人維藩,太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謹以是為終篇獻。萬一必欲見屠,兵連禍結,無時而已。一旦有如吳廣、陳勝之竊發,則皇考艱難之業,不可復保矣。敷露衷情,不勝懇悃之至。苟固執不回,墮群邪之計,安危之機,實系於茲。
在這封上書中,朱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