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永樂大帝-朱棣,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迫�醯�澳�環笙瞻��匾�Α薄�

在告天下以冊封諸王的詔書中,朱元璋先申明他得天下是“賴將帥實力”,因而應該“先論武功以行爵賞”,隨後又不憚其煩地解釋為什麼“報功之典未及舉行”,而已先行封建了諸王。其意本在安撫人心,實際沒有提出令人滿意的解釋,先說是“緣吐蕃之境未入版圖”,又說是“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他的這番解釋實際上已經明確無誤地將諸王放在了與將帥對立的位置上了。他先行冊封諸王唯恐引起那些曾為建立朱明皇朝而流血犧牲的元勳宿將的不滿。所以朱元璋分封親王的另一目的不僅是為了對付國內可能出現的人民造反,更重要的則是企圖以眾親王與這些將帥相抗衡,以加強皇室的地位。內地的周王、齊王、楚王、潭王、魯王、蜀王都無不在要塞之地。

親王不僅享受歲祿萬石這樣優厚的物質待遇,而且政治地位也很高。他們在自己的王府中有一套官屬,冕服車騎宮室之制僅次於皇帝,公侯大臣亦不得與之鈞禮 。更重要的是親王握有軍隊。洪武五年,成立了親王護衛指揮使司這樣的機構 。每王府設三護衛,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萬九千人 ,更重要的是,在親王的封國內,中央政府所派駐的守鎮兵也往往歸親王調遣。洪武二年始編訂的《祖訓錄》規定:

凡王國有守鎮兵,有護衛兵。其守鎮兵有常選指揮掌之。其護衛兵從王調遣。如本國是要塞之地,遇有警急,其守鎮兵,護衛兵並從王調遣。

調動守鎮兵,僅有皇帝的御寶文書還不行,還需要有親王的命令:

凡朝廷調兵須有御寶文書與王,並有御寶文書與守鎮官。守鎮官既得御寶文書,又得王令旨,方許發兵。無王令旨,不得發兵。

明初對親王權勢唯一限制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親王沒有自己獨立的地盤,也不得干預地方行政事務。

分封親王是為了保證明朝的長治久安,但如何能確保做到這一點,朱元璋仍然頗費腦筋,他認為除了對諸王的教育鍛鍊外,就是要求諸王不能離開自己所確立的規範,不能改變自己定立的制度。

為了使對諸子的教育約束制度化、法律化,朱元璋於洪武二年四月十一就下令編輯《祖訓錄》,後來又下令編《昭鑑錄》。到洪武六年三月初一,《昭鑑錄》成書了 。

這是一部專門給諸子看的書。它先後由禮部尚書陶凱、主事張籌、秦王傅文原吉、翰林院編修王撰等人編訂。內容包括漢唐以來藩王所行的善惡,用以對諸王進行勸誡。宋濂為此書寫了序,朱元璋賜以書名。朱元璋對文原吉等人說:“朕於諸子常切諭之,一舉動戒其輕,一言笑斥其妄,一飲食教之節,一服用教之儉。恐其不知民之飢寒也,嘗使之少忍飢寒,恐其不知民之勤勞也,嘗使之少服勞事。但人情易於縱恣,故令卿等編輯此書,必時時進說,使知所警戒。然趙伯魯之失簡、漢淮南之招客,過猶不及,皆非朕所望也。”為教育諸子,讓他們嘗試捱餓受累,其用心也良苦了。

到五月初一《祖訓錄》也成書了 。《祖訓錄》共有十三目,包括箴戒、持守、嚴祭祀、謹出入、慎國政、禮儀、法律、內令、內官、職制、兵衛、營繕、供用。朱元璋親自為之作序:

朕觀自古國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當時法已久定,人已守是以息。威加於海內,民用平康,蓋其創業之初,備嘗艱苦。閱人既多,歷事亦熟。比之生長深宮之主,未諳世故,及僻處山林之士自矜已長者,甚相遠矣。

朕幼而孤貧,長值兵亂,年二十四委身行伍,為人呼叫者三年。繼而收攬英俊。習練兵之方,謀與群雄並驅,勞心焦思,慮患防微,近二十載,乃能剿除強敵,統一海宇,人之情偽亦頗知之,故以所見所行與群臣定為國法。革元胡俗,去姑息之政,治舊習■染之徒,且群雄之強盛詭詐,至難服也,而朕已服之。民經世亂,欲度兵荒,備習奸猾,至難齊也,朕已齊之。蓋自平武昌以來,即議定著律令,損益更改不計遍數,經今十年始得成就,頒而行之,民漸知禁。至於開導後人,為《祖訓錄》一編,立為定法,大書揭於西■,朝夕觀覽,以求至當。首尾六年,乃七幀�澹�兩穹蕉ǎ�穹悄言眨�

蓋俗儒多是古非今,奸吏常舞文弄法。自非博採眾長,即與果斷則被其眩惑,莫能有所成也。今禮部刊印成書,以傳永久。凡我子孫,欲承朕命,無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負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將孚佑於無窮矣。嗚呼,其警戒之哉。

朱元璋把《祖訓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雷王

元如一

重生之娛樂帝國

大刀闊斧

龍的煩惱

丟丟

戀戰星夢

韓錯

十佳女

冬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