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部分,八路軍一二0師六八九團征戰歷程,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防止志願軍夜間展開,美軍和韓國軍隊在每日18時以後,交替使用照明彈、照明雷、夜航機和探照燈,對臨津江以北淺近縱深實施監視。時值寒冬,氣溫通常在零下20…25度,積雪厚約20…40厘米,凍土層60…80厘米,對修築道路、工事和物資運輸、隱蔽偽裝都帶來一定困難,敵前強渡的難度可想而知。
駐守臨津江南岸的敵守備部隊為韓國第1步兵師。作為韓軍中戰鬥力較強的部隊,第1師雖經第一、第二次戰役打擊(損失以第12團為最大),士氣較低落,但其兵員裝備在11月中旬在漢城都已基本補齊(兵員恢復到了8000人左右),且依託臨津江畔堅固的防禦工事,戰鬥力還是不容小視。該師1950年6月戰爭爆發時即在臨津江一帶駐守,並且在初期的防禦作戰中有過一定表現。在隨後的戰鬥中,該師因1950年10月19日率先進入平壤更加聲名卓著。這樣一支部隊,再加上臨津江天險,因此韓國1950年12月的報紙上,連篇累牘誇耀了臨津江的防禦是“銅牆鐵壁”、“不可逾越”,而極力想扳回自己聲望的麥克阿瑟,則又一次大言:“這是關係到我們生命的重要戰線”、“決不後退一步”!不但“聯合國軍”對該師能有效遲滯志願軍下一步行動寄予希望,無可奈何的韓國政權也只能指望第1步兵師能依託天險,挫敗志願軍的攻勢、保住漢城。事實上,此時韓國方面的政局與“軍事是政治的延續”的名言恰恰相反,韓國政權的政治存在只能依附於美軍的軍事行動。為此,在進駐臨津江防線前,不希望再次逃離漢城的“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親自主持了表彰大會,為第1步兵師壯行。
在臨津江南岸,白善燁將第11團、第12團作為一梯隊,基本陣地設在臨津江南岸長坡裡、松村、玄石裡、鬥只裡、舟月裡、新津浦、馬浦裡一線,均為中等起伏地,便於運動,而且積城兩側的147。7高地、182高地能控制經積城通往馬智裡之公路及周圍小高地,不便於接近和迂迴。於義洞兩側,山高坡陡,綿亙橫貫於麻(田裡)汶(山)公路以南,山北有1500…2000米開闊地。第11、第12團預備隊則在124。7高地、高士洞、180。0高地、235。0高地、白雲、217。0高地一線預設陣地展開,同時做好前出至一線陣地或依託現有工事進行阻擊的準備。其具體防禦態勢為:第11團在玄石裡、新津浦西側、彌弛寺地域展開防禦;第12團在新津浦、馬浦裡、納木裡、雪馬裡東側地域展開防禦,兩個團戰鬥分界線為新津裡西側300米處,館洞、積城、雪馬裡之線。
作為支援火力,該師炮兵陣地設在舟月裡、定界、館洞東南側地域,並在客峴裡部署了81毫米迫擊炮、化學迫擊炮16門,馬智裡以西以南、於義洞南側各有一個榴彈炮連。師預備隊第15團陣地在金谷裡、大村、武建裡、浮石以南地區。在其防禦地域內,由積城經馬智裡至汶山有一條二級公路;由馬智裡經於義洞、法院裡至高陽有一條三級公路;由鬥只裡經檢祥、館洞、粟浦裡至三河裡有二條橫貫公路;鄉村路較多,均可通行汽車,其兵力機動、物資運輸均較方便。可以說是工事配系完備,火力佈置嚴密,正以逸待勞,憑險固守。該師在防禦中最大的困難,除了尚未恢復計程車氣外,就是與軍戰役預備隊距離較遠,並且韓國士兵對能否及時獲得美軍的支援也都心存疑慮。
根據志司作戰計劃,西集團中的志願軍39軍擔負著從元堂裡到石湖一線突破臨津江的任務。
12月18日,39軍抵達臨津江北集結地點,12月25日,39軍召開黨委會研究部署突破臨津江的戰鬥方案。參加會議的軍、師領導有:軍長吳信泉、政委徐斌洲、副軍長譚友林、副政委李雪三、參謀長沈啟賢、115師師長王良太、政委沈鐵兵、116師師長汪洋、政委石瑛、117師師長張竭誠、政委李少元。39軍原計劃是以116師和117師各配屬一個炮兵團,實施並肩突破。但在討論中,116師師長汪洋提出軍突破地段的臨津江兩岸地形狹窄,不利於大兵團展開,主動建議由116師單獨擔負主攻突破任務,而以117師為二梯隊,在116師突破臨津江防線後投入戰鬥,加強向縱深攻擊的力量。除地形原因外,汪洋還指出116師最先到達臨津江北岸,對敵情和地形已有所瞭解;當面韓軍第1師在第一次戰役中是116師的手下敗將,116師曾消滅該師第12團和第15團大部,116師熟悉敵人的戰術,完全可以擔負起單獨突破的重任。39軍隨即批准這一建議,並決定將2個炮兵全部配屬給116師,以加強突擊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