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部分,中國曆代名女傳,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粗繩系一籮筐墜入井中,眾人合力牽拉,覺得十分沉重,大家首先以為皇帝的龍體確實不同凡體,等到拉上一看,才發現陳後主、張麗華、孔貴嬪三人,緊緊地抱在一起坐在籮筐中。士兵們一見歡聲大笑。據傳由於井口太小,三人一齊擠上,張麗華的胭脂被擦在井口,從此,這口井被叫做'胭脂井”,但也有人不肯於陳後主與張麗華、孔貴嬪的行為,把它叫做“恥辱井”。
倘若陳後主能夠及早防備,隋軍不見得就輕而易舉地渡過長江天塹;如果守城軍士十萬人能夠齊心協力,隋軍又焉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假使城破之時陳後主能夠奮其勇毅,登高一籲,未嘗不可以收拾軍心,重整旗鼓,拚掉韓擒虎的區區五百人馬。無奈陳後主只是一個脂粉堆中出色當行的風雲人物,一旦到了與敵人拼戰的時俟,簡直就是一個膽小如鼠的窩囊廢,自以為得計地投匿胭脂井中,不啻是死路一條,徒然給後人留下笑柄。
陳後主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在國亡城破之際,理當以死殉國,否則有何面目苟且偷生?張麗華、孔貴嬪等人也應殉節兼殉情,為南朝最後留一抹悽美的彩霞,然而她們都丟人現眼地硬是要等到敵人來決定她們的命運。
後人有感於此,作詩諷刺:
擒虎戈矛滿六宮,春花無樹不秋風;
倉皇益見多情處,同穴甘心赴井中。
韓擒虎當時並沒有為難陳後主,等到賀若弼人城,聽說韓擒虎已抓到陳後主,趕來相見,對他說:“小國之君,入大國之朝,不失作歸命侯,無勞恐懼!”陳後主一再拜謝,惶恐戰慄不已。
諸事停當,各路軍馬業已次第攻略陳國各州郡,統帥晉王楊廣派遣高穎先行入城,收圖籍、封府庫,並索張麗華。高穎—一照辦,惟獨認為:“昔太公蒙面以斬妲妃,今豈可留張麗華。”於是在清溪旁將張麗華處斬。從此楊廣恨透了高穎,也埋下了後來殺高穎的種子。
唐代魏徵在陳後主本紀中評論說:“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不知稼穡艱難,復溺淫侈之風。賓禮諸公,惟寄情於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軸,遂無骨鯁之臣,莫非侵漁之吏。政刑日紊,屍素盈庭,臨機不寤,冀以苟生,為天下笑,可不痛乎!”
張麗華已經香消玉殞,楊廣為之惋惜了好長一段時間,因為要爭奪皇位的繼承權,不得不多所矯飾,裝出一副禮賢下士,恭謹仁厚的模樣,故示儉約,不好聲色。及其登位而為隋煬帝,接二連三地糟踏女子,甚至不惜殺兄奸嫂,但都不能滿足他對張麗華的想念。最後不惜開鑿運河,三下江都,勞民傷財,歸根結抵,就是對江南風物人情與佳麗的思慕,特別是為了滿足他未曾得到張麗華,在心理上以獲得一些補償。
唐代大詩人杜牧夜泊秦淮,聞岸上酒家女子還在月下高歌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歌聲悽婉,兼蘊南朝幽怨氣韻,良夜寧靜,益增遐思,於是作《秦淮夜泊》: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南朝雖亡,但張麗華留下的風流韻事,至今仍惹人玄想不已。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啊,幾許風流隨風而去。
《中國曆代名女》——名妓卷……紅拂女慧眼識雙雄
紅拂女慧眼識雙雄
美女識英雄,自古被人們傳為佳話,唐初就有美人紅拂女獨具慧眼,在芸芸眾生中,辨識了兩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結拜兄長虯髯客,三人結為莫逆之交,一同在風塵亂世中施展才華,被人們敬傳為“風塵三俠”。
紅拂女姓張,原本是江南人氏,由於南朝戰亂,隨父母流落長安,迫於生計,賣入司空楊素府中成為歌妓,因喜手執紅色拂塵,故稱作紅拂女。
楊素是北朝和隋朝政壇上的一個通天人物,更是一個興風作浪的高手。早年曾協助北周武帝擊滅北齊;後與北周丞相兼外戚楊堅配合,迫使北周靜帝禪位給楊堅。二十四年後又幫助太子楊廣弒父弒兄而為隋煬帝。隋煬帝即位以後,拜楊素為司空,封越國公,把一切軍國大事都託付給他處理,自己則專心致志地躲在東都洛陽的西苑中,醇酒美人,聲色犬馬,享受人間的奢華快樂;楊素留守西京長安,幾乎成了實質的政治領導中心。
楊素權高位尊,必然講究生活的享受,府中金銀堆積如山,僕役侍女如雲,每次接見賓客,總是大模大樣地坐在躺椅上,由一群侍女抬著出廳,兩旁還排列著許多美豔的侍女,負責薰香、打扇、捶腿及驅趕蚊蠅等工作。這種豪奢尊貴的排場,許多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