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部分,中國曆代名女傳,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歎為觀止,羨慕不已,但後來看在李靖眼裡,卻嗤之以鼻。
李靖是三原地方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生得身材魁梧,儀表堂堂,飽讀詩書,通曉天下治亂興國之道,還練就一身好武藝,精於天文地理與兵法韜略,心懷大志卻一直苦於英雄無用武之地。後來隋朝穩定下來,他決定從家鄉投身長安,以圖施展抱負,為國效命。
奔經長安路途中,在風陵渡口李靖遇到了劉文靜,劉文靜身為北朝官宦之後,見解不凡卻在隋庭無法施展,準備前往太原投奔李淵父子。兩人交談之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於是結為摯友,約定日後一旦誰有發展必定提挈另一方。分手後,一人往太原,一人奔長安。
李靖到了長安,由於國政大權基本掌握在楊素手中,於是他準備先投到楊素門下。好不容易進入司空府拜見了楊素,楊素卻半躺在椅中,眯縫著眼睛,一付根本不把來客放在心上的神態。李靖心想:這樣的排場,這樣的待客之道,豈不令天下英雄寒心,怎能收賢納士,振興國道!於是他不悅地直言道:“當今天下大亂,英雄竟起。明公為朝庭之重臣,而不收羅豪傑,扶濟艱危,而專以踞傲示天下士,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楊素一聽這話大感吃驚,心想:這等無名之輩,竟敢在這裡口出狂言,真是放肆!他想發火,但轉念想到自己的身份,若與眼前這位初生牛犢計較,實在是失於大度,於是反而轉怒為喜,起身誇讚李靖的膽識,並請他落座,賓主暢談天下大事。
李靖侃侃而談,從天下時勢談到治國安邦之道,見解精闢,頭頭是道;楊素聽了頻頻點頭稱是,然而最後結論卻說:“老夫來日不多,多承指教,然時不我予,奈何?”這話彷彿給李靖的滿腔熱情澆上了一瓢冷水,讓他失望之極。
這天,紅拂女正侍立在楊素身旁,目睹李靖英爽之氣溢於眉宇之間,又談議風生,見解出眾,不同凡響,心中大為傾慕,不由得閃動著一雙聰慧的大眼睛,不斷地瞟向李靖。待李靖告辭出門時,她不露聲色地暗中囑託侍立廊下的小童代為詢問李靖的住址;小童問得結果,回報紅拂女,紅拂女默默記在心裡,望著李靖大踏步出門遠去的背影,有一種奇妙的牽掛之感升在心中。
當天夜裡,李靖獨坐客棧,面對孤燈,想起白天在司空府的情形,暗歎:不可一世的司空楊素畢竟是老了,守業尚嫌精力不足,根本談不上有所發展了,自己看來還得另謀途徑。這時他又想起司空府中那位手持紅拂塵的美麗侍女,她那一對寫滿睿智又充滿柔情的大眼睛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在楊素身後一大群侍女中一眼就發現了她,總覺她有些什麼與眾不同,引得自己心神盪漾。
夜深了,萬籟俱靜,李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突然耳旁響起一陣輕輕的叩門聲,李靖披衣起身,點亮了燈。拉開門閂,只見門外站著一個頭戴闊邊風帽,身披紫色大氅,肩背繡花布囊的年輕人。
李靖不料在這人生地不熟的長安,竟有客人深夜來訪。正在狐疑之際,來客自動解釋說:“妾乃楊司空家紅拂女,今夜特來相投!”燭影搖動中,紅拂女卸下了繡花布囊,摘下闊邊風帽,脫去紫色大氅,變成一個秀髮蓬鬆,明眸皓齒,如三春水蜜桃似的鮮靈的一個女孩。李靖對紅拂女的來意仍有些不解,紅拂女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不待他詢問,就盈盈下拜,並輕聲說道:“妾侍楊司空多年,看到的人物不計其數,但從來不曾見過象李公子這樣英偉絕倫的人;妾似絲籮不能獨生,一心依託於參天大樹,以了平生之願,因而前來投奔,請公子不要推辭!”
李靖既驚又喜,他對紅拂女早已有好感,這時又見她如此理解自己,且有這般自作主張的膽識,甚是愛憐。但轉念又憂慮道:“楊司空權重京師,你私自逃去,他必定追尋,那怎麼逃得他的手心?”紅拂女胸有成竹地說:'楊司空現在不過是苟延殘喘,行將就木,不足畏也!他府中姬妾時常有人溜走,他也無心過於追究,何況司空府中侍女多如牛毛,少妾一人不會在意,所以大膽前來,請公子不要擔心!”
李靖仔細打量紅拂女,見她肌膚細嫩,面帶紅暈,儀態從容,噓氣如蘭,羞怯中不失果敢之氣,李靖心中甚喜,但又想到自己孓然一身,飄泊不定,那能給她一個安定的家,深覺愧對紅顏,委屈她的一片真情。
紅拂女見他欲言又止,似乎明白了他的猶疑,於是坦然陳述自己的心意:“既然來投公子,就已深思熟慮,今後天涯海角,妾願患難相隨,一片誠心,蒼天可證!”
話已說得十分明白,李靖也不必再有什麼顧慮了。這夜,一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