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不顧諸神:現代尤的奇怪崛起,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印度教基督徒”,也讓我想起與納倫德拉?莫迪的會面。莫迪說:“我們沒有反對非印度教教徒,我們所不能接受的,是人們說‘我們比白人更白,我們的宗教比你們的優越’。”然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莫迪以一種更激烈的方式表現了這些人的觀點。我懷疑這位大師是否真的信仰他自己所說的一切。他顯得溫文爾雅——儘管我懷疑他有一點點自戀的傾向。“為什麼人們總要讓別人轉換自己的宗教信仰呢?”他問道,“這真讓人感到遺憾。我們應該盡力保護這個星球文化的多樣性,而不是試圖去改變它。”我告訴他“生活之藝術基金會”在世界其他地方,如加利福尼亞、倫敦以及荷蘭等很盛行。“是的,但我們不是一種宗教。我們從未試圖讓任何人皈依。通向神靈的途徑有許多種。”
幾個周後,我接到一個來自拉姆?馬達夫(RamMadav)的電話,馬達夫是印度國民志願團的新聞發言人。“我是以斯力?斯力?拉唯?珊卡的名義給你打電話的,”他說,“幾天前我和珊卡先生交談,他對你在《金融時報》上發表的文章感到失望,你只引用了他關於政治以及商羯羅大師事件的見解,他希望你能引用他關於寬容以及維靈論的觀點。”的確,我的文章沒有足夠的空間引用大師關於這些問題的見解。然而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在眾多可以選擇的組織中,他選擇了國民志願團來向我表達他的不滿。我承諾有機會我一定更長地引用斯力?斯力?拉唯?珊卡的觀點。現在我終於兌現了這個承諾。
我承認與大師的會面沒有讓我感到被保佑,然而,與印度許多有名的宗教領導人,如迪帕克?肖普拉(DeepakChopra)、拉姆德夫(Ramdev)一樣,他的確深諳公關之道。如果印度人民黨和國民志願團要重新崛起,它們就必須向印度的現代商業精英們學習,因為他們的營銷策略和公關技巧能深入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商羯羅大師是否真正有罪尚無定論,但他卻完全可以因為越來越遠離人們的視野受到懲罰。相反,像斯力?斯力?拉唯?珊卡這樣的人物就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印度人民黨面臨的挑戰是向珊卡大師這樣的人學習。
“顯然,舊有的婆羅門秩序很難接受這樣的挑戰,”關於印度民族主義最著名的印度報紙評論員斯瓦潘?達斯古普塔(SanDasgupta)寫道,“結論是顯而易見的。有一種可以簡單成為印度教福音主義的強大傳統,它是現代印度教的羅伯遜牧師(PatRobertson)和葛培理牧師(BillyGarham)。有組織的印度教民族主義不能形成的原因在於它無法與這些個人福音傳道者的###聯合。”
在印度,婆羅門支配政治的時代已經逝去。消費者價值正在它的各個城市中迅速蔓延,深入每個種姓階層,在這樣一個國家,高種姓階層佔主導的國民志願團的信條,諸如蔑視外在物質以及自我否定已經喪失了吸引力。人們再也不會主動將印度教與貧窮或獨身聯絡在一起。無論是婆羅門還是首陀羅,也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消費者們都只關注自己的錢包。將這些錢包轉化成選票將是印度人民黨在未來幾年的目標。同樣,梵語化的潮流,即低種姓階層採用高種姓階層的生活方式、模仿他們的特徵,對於右翼印度教教徒來說,也是一種有利的現象。印度人民黨完全有可能東山再起,現在就為它寫訃告為時尚早。
本書註解(1)
1拉瑪昌德拉?古哈(RamachandraGuha),《丘吉爾的印度演講》(Chruchill’sIndiaspeak),印度教徒報星期日增刊(TheHinduSundaymagazine),2005年6月5日。
2安德烈?馬爾羅(AndreMalraux),憂鬱的熱帶(TristesTropiques),轉引自潘卡季?米什拉(Pankaj)編的《心中的印度》(IndiainMind),紐約:古典書局,2005,第172頁。
3阿瑪蒂亞?森,《好辯的印度人:論印度文化、歷史和身份》(TheArgumentativeIndian:WritingsonIndianHistory;CultureandIdentity),倫敦:艾倫?萊恩出版社,2005,第152頁。
4同上,第14頁。
52003年,在孟買舉行的迪魯巴伊?安巴尼紀念演講上,阿倫?舒裡首次提到這個故事。該故事已得到迪魯巴伊?安巴尼的次子安尼爾?安巴尼的證實。
6阿克巴(),《尼赫魯: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