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880章:英雄露穎在今朝,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敕令緬甸斬思任發的頭來獻,仍敕令思機發全部割出四境之地,分給各寨新歸附的蠻人,則一方可得安寧。
迤北朝貢使者越來越多,包藏禍心,誠然難以估測。應分派給事中、御史巡視京師邊防各軍,及時訓練,不要讓他們向各廠借用工役之人,服役於私家。公開實行武選以求良將,制定招募之法以招來武勇之人;廣辦屯田,公行鹽法,以充實儲蓄,使武備不缺,而對於外患也有防範。這些話兒隻字未提王振,但處處針對王振,所謂的收歸權勢與楊士奇當初的用意可謂是殊途同歸,一旦皇帝當真按著奏章來,王振十有**是沒好日子過了。
以他為官十餘年的經驗來看,這本奏章無疑具備了殺傷力,但殺傷力有多大還有一個後天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來自紫禁城的小皇帝,如果說小皇帝對王振恨之入骨這奏章的作用自是不言而喻了,可皇上根本沒當一回事,這洋洋灑灑的數千言的奏章,說得好聽點是一篇不錯的道德文章,說得不好聽點其實就是一堆授人以柄的罪證,這事兒擱在十年前楊崢沒準兒毫不猶豫的寫下了自己的名字,誰沒年少輕狂的時候,誰沒有不顧後果的時刻,但事實是他並非十年前的他,這十餘年他目睹了楊士奇的落敗,楊榮的鬱鬱而終,楊溥的無奈,李時勉的惆悵,就連王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權勢的巔峰他都看得一清二楚,小皇帝對王振的信任,王振的心思與手段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正因為清楚他才不敢輕舉妄動,如果說十年前他能不管不顧,那是因有楊士奇、楊榮、楊溥擋在他的前面,事情鬧得再糟糕,也有人幫自己去收拾,可如今不同了,他越過楊士奇、楊榮、楊溥站在了權勢的最頂端,說謀劃的不再是個人榮譽得失,而是一個王朝的穩定繁榮,十年的轉變讓他很清楚自己肩膀上擔負的責任是什麼,正因為知道自己擔負的責任他才不會由著性子胡來,聯名上書看著是不錯,但很冒險,他非但不能參與,甚至連想都不能想,兩代人鑄就的局面,容不得他有半分冒險的心思。
“大人覺得如何?”劉球盯著楊崢問道。語氣裡滿是期盼。
其他眾人也將頭抬了起來,看向楊崢。
楊崢將奏章退了回去,道:“這事兒茲事體大,不可魯莽,楊某以為還是靜觀其變為好。”
“大人此言差矣,如今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再任由他這麼作威作福下去,咱們大明豈不是要完了,大人身為首輔,擔負治理朝政的重則,豈可坐視不理。”
楊崢道:“劉大人言重了,王振為人不顧大局這是有的,但談不上多麼惡劣,再說了,王振便越過原司禮太監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權力最大的司禮太監。這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不例外。咱們外面的官兒何嘗不是如此。依我看這事兒還是再緩緩可好?”
楊崢的一番話可謂是讓眾人失望到底,硬脾氣的馬狀元實在坐不住了,騰了一下站了起來,怒道:“大人此話怕是有失偏頗吧,就說去年吧,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重建竣工,小皇帝在皇宮大擺筵宴,進行慶賀。按照明朝宮中制度規定,宦官無論如何也沒有資格參加宮宴。可這時的王振已深得英宗寵信,英宗在宴會上見不到王振,就象少了點什麼似的,急忙派人前去看望。王振見了來人,自比周公,大發牢騷說:“周公輔助成王,為什麼惟獨我不可以到宴會上去坐一坐呢?”使者將王振的話報告了英宗,英宗不但不怪罪,反倒覺得王振受了委屈,下令開啟東華門的中間大門,讓王振進入宮中參加宴會。王振剛剛來到門外,宮中百官即向他羅拜,表示歡迎。這事兒大人可是親眼看見的,王振若沒有掌權的心思,如何做出這般舉動來,這朝廷外別看這些那些言官御史個個說著王振的壞話,可有一半的人是出自王振的門下,一個朝廷的敗壞,最開始的便是從吏部開始的,如今咱們的吏部尚書差不多都看王振眼色行事,正派的官兒入不了朝堂,邪門歪道的官兒倒是一大推,大人再不管,這朝廷遲早是要亂的。”
”可不是麼?大人不能坐視不管了!”劉球嘟囔了聲,與楊崢他從骨子裡並不看好,堂堂內閣首輔,天下官員的領袖怎麼著也該拿出點魄力才對,真不知當初三楊為何看中了他。
“大人馬大人說的及事,王振的野心一日大過一日,咱們可不能坐視不理啊,如今於大人與劉大人已經說服了孫太后,可算得上是倒王的好機會,只要大人振臂高呼,不愁大事不成,倘若咱們錯過了這次機會,日後想要整治王振可就難了。“放下了筷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