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說說胡瀅,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於最近寫了胡瀅這個人,一些熟悉歷史的書友們,不斷問我當年胡瀅奉命尋找建文帝,到底有沒有找到建文帝?“
對於這個問題,小景因為不是本文所要寫的內容,本不想去說,但還是忍不住查閱了一些資料,這裡說幾句。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早年立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禮法傳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死時,他已二十一歲了。繼位後改“洪武”為“建文”,史稱“建文帝”。但在位僅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下臺後的建文帝下落,卻又成了千古疑案,眾說紛壇。主要有:**說。
據永樂年間《實錄》和《明史稿》的記載,建文帝繼位後,即用兵部尚書齊泰和大常卿黃子澄謀,定策削藩。領兵在外、身 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南下,發起“靖難之役”。
不到四年,燕王即揮師渡過長江,兵臨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帥李景隆卻開啟金川門迎燕王大軍入城,滿朝文武紛紛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勢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宮,頓時火光熊熊,建文帝攜皇后馬氏,跳入火中**,妃嬪侍從等,大都亦隨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宮內侍人都說建文帝已**,並從火堆裡扒出一具燒焦的屍體證明之。燕王見到屍體,分不清男女,慘不忍睹。其繼位稱帝后,只得以天子“禮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紀》及《明史•方孝儒傳》均持此說。
第二種說法:削髮為僧說,這種說法在明間流傳極廣。
據清代名人呂安世和近人蔡東藩等則認為燕軍破城後,建文帝無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
就在這時,少監王鉞告訴他:你祖父臨死時,給你留下一個鐵箱子,讓我在你大難臨頭時交給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內。“
群臣急忙把箱子抬來,開啟一看,裡邊有三張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證,上面寫好了建文帝等三個人的名字。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其它人從水關御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
據此,建文帝三人剃了頭,換上了憎衣,只帶了九個人來到鬼門。
鬼門在太平門內,是內城一扇小矮門。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彎著身子出了鬼門,其他八人隨之出了鬼門後,就看見水道上停放著一隻小船,船上站著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們上船,並向建文帝叩首稱萬歲,建文帝問他怎麼知道我有難,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樂觀住持,昨夜夢見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觀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髮為僧,繼承了祖業。
對建文帝是否**而死,登基為帝的朱棣,也很不放心,有人告訴他建文帝削髮為僧外逃了,而主錄僧溥洽知道建文帝去了哪兒。明成祖於是找個藉口囚禁溥洽,把他關在監獄十五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但溥洽並且有說出來,朱棣又不好殺他,可心中對建文帝又極為不放心,並派鄭和下西洋“欲尋蹤跡”,派戶科都給事中胡濙遍行郡、鄉、邑長達十六年,搜尋建文帝下落,至此胡瀅開啟了他尋找的建文帝傳奇。
據記明崇禎版《雪峰山寺》載:“(永樂)十七年,禮部尚書胡濙奉使閩粵,登山攬勝,並立碑記其事(指該寺六十七代住持潔庵禪師中興雪峰寺事蹟)。 《雪峰山寺》載有胡瀅所寫碑文全文。
《明史•胡濙傳》載:“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指成祖)疑之。(永樂)五年遣頒御製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以故在外最久”。
明成祖對胡濙偵緝建文帝的事情非常重視,胡濙在外近十年,源源不斷將所見所聞所察上報。永樂十四年,結束訪查還朝,並請歸為母守喪,永樂帝仍不允許胡為濙母“丁憂”。
^^^^^^^^^^^^^^^^^^^^^^^^^^^^^^^^^^^^^^^
永樂十七年,胡濙再次奉命出巡江、浙、湖、湘。永樂二十一年,胡匆忙趕回北京,恰巧成祖北征駐軍宣府。胡趕到宣府時成祖已經休息,聽說胡濙回來後馬上接見,二人一直談到四更。(以上資料見王熹《建文帝•永樂帝》一書)。
看到這裡,你們也許會問,胡濙到底找沒找到建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