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747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手,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容忍唐中宗重用皇后韋氏家族的人,她又把唐中宗廢了,立她的四兒子李旦為帝,就是唐睿宗。她不許睿宗干預朝政,一直由她自己做主。

唐朝的一些元老重臣對這種狀況非常不滿,徐敬業等人打著擁護唐中宗的旗號,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

武則天派出三十萬大軍討平了徐敬業,殺了傾向徐敬業的宰相裴炎和大將程務挺。

叛亂平定以後,武則天以勝利者的姿態召見群臣,她說:“你們這些人中間,有比裴炎更倔強難制的先朝老臣嗎?有比徐敬業更善於糾集亡命之徒的將門貴族嗎?有比程務挺更能攻善戰、手握重兵的大將嗎?這三個不利於朕,朕能殺他們,你們有比這三個人更厲害的嗎?”

這時候,再沒有人敢吭聲了。這種高明的手段,此後一直被高明的政治家所引用,楊崢自問沒到那種境界,但如高航所言,如今的局面,也是時候一味的按兵不動不但討不到好處,還給人好欺負的口實,反而展示力量,敲山震虎,告訴他們,小爺年紀是輕了些,官職低了些,性子好說話些,但並不表示小爺就好欺負。

打定了這個主意,去翰林院也就是勢在必行了,一來,這裡集聚了大明全部的精英,二來,這裡也是他苦心經營的所在,算是他力量的根基所在。

正在轎中思索,聽得劉三道:“大人,翰林院到了?”

楊崢忙收了心神,掀開了簾布走出了轎子,與兩年前相比,翰林院除了熱鬧些,環境比往日更乾淨些,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他差不多兩年多沒來翰林院了,所以今日來,沐浴更衣後,特意去了一趟大小姐的廂房,要了些銀票,預備著被這些天之驕子刁難刁難,讓人通報了名號,懷中揣著千餘兩的銀票大搖大擺的走了進去,誰知人根本沒那個心思,人人變得親切無比,拉著他問東問西,根本就沒那個心思,讓楊崢著實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可眼前一張張的熟悉的面孔,又讓他打消了這種懷疑,最後只能說明,在自己離開的這兩年裡,大家跟著楊溥,被他高尚的情操給感染了。

正胡思亂想之際,曾鶴齡、邢寬,張智等人都一臉歡笑的走了出來,人人面帶笑意,帶著天之驕子應有的自信,以及那份骨子裡透出的優雅。

“學生見過老師……?”曾鶴齡率領一干翰林學生上前行禮道。

“不要多禮!”楊崢馬上伸手去扶,無奈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而對於座主,則更為尊重。科舉本身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金榜題名,決定了考生一生的前途。正如明代一位狀元所言:“飲水則思源,依木則思蔭;一冠、一組,安所非老師賜也!”楊崢雖不是他們的科舉老師,但也做了翰林院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對他們有授課之恩,所以很早就確立座主、門生關係。有了這關係,師生之禮自是不可少,楊崢扶起了兩人,見對方執意行禮,只能就此作罷,由著一群人行完了大禮,這才開始敘話兒。

兩年沒見,關係沒變壞,反而變好了些,他們拉著楊崢問這兩年的重重,尤其是安南之事,這事兒早已經過三教九流說書之人,演變成演義,每日街頭巷尾說上幾遍,但其中不發吹噓誇張之語,所謂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蓋欲讀誦者,人人得而知之,若所謂里巷歌謠之義也。好聽是好聽,可頗有不真實之處,此時好不容易見了真人,那肯放過,一個個問東問西,楊崢也不含糊,將安南兩年之事除了自己的那點兒女情長外,其餘事無鉅細都說了一遍,眾人聽得倒也認真,不時的歡呼,不時的感嘆,一時讓偌大的翰林院好不熱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做人後被偏執反派看上了(穿越)

木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