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749章:達則兼濟天下,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朝的李白、杜甫、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皆是翰林中人。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翰林不僅致力於文化學術事業的傳承,更踴躍參與政治,議論朝政。由科舉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舉時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學說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表現。入了翰林,那意味著離“達則兼濟天下”更近了一步,他們那個不是胸懷抱負,希望有一朝一日能一展心頭抱負,而有一個翰林身份,起點無疑是高人一等了,所以在抱怨了一陣後,他們不得不咬牙上課,學習枯燥的天文地理,人文自然,物理神學等等,可學習終究是一件好事,更何況他們本身就是愛學習的人,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數十年的寒窗,早已讓他們從中領悟了各種學習方法,不過半年的功夫,往日覺得枯燥,頗有壓力的學習,不再是一件煩心的事兒,反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十四行詩詞的優美,天文地理的飛躍,還有數學的使用等等,無不吸引著他們,原先定下的休息日,沒人再休息,往日厭倦的日講,也在他們的要求下,授課的西洋人,開始都要上課,使“日講”真正名副其實。從那以後,一些慣例一再被打破,不分寒暑,不論忙閒,也不管是否舉行經筵開學,凡有時間都要上課。甚至忙於皇帝佈置的編修工作,他們也會隨時讓授課的老師說幾句,或者朗盛幾句十四行詩做到隨時隨地的學習,這種傾心向學,刻苦努力的精神不僅令西洋的授課老師們非常感動,甚至驚歎,認為大明計程車大夫是世間最好學,最刻苦學習的人,所以這種風氣延續兩年來,竟沒有一個人考試不及格,無人被趕出翰林院,算是一種奇蹟。

楊崢默默的聽著這一切,看著眼前這一個個因為掌握更多學問而越發自信的臉蛋,心頭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當初他鑑於在這個歷史縫隙裡,自己這個擁有前世五百年見識的人,知道哥倫布會發現了新大陸,麥哲倫也會完成全球航行,西班牙會吞併葡萄牙,日不落帝國會迎來一個了不起的女人等等,才動了這心思,以自己腦海裡多了五百年的見識,做出適當的改變,他不期望自己能創造歷史,但最起碼能利用這個縫隙,將自己所有的見識,利用自己權勢,地位促成這一切的改變,讓這個可愛的大明變得更美,更好!如今看到這一切,他慶幸當初做出這份決定,他相信照著這個速度在潛移默化,大明的風氣必會是走向另一個文藝復興,而不是一味的朱程理學,從而走向死衚衕,使得大明風氣再無半點活力,從而落後與西方,如今的效果已有了初步的效果,若能將眼光放遠點,時間在長點,大明的風氣必會更好,真正形成知識就是力量的格局,那時候的再來看大明,會不會更好呢,眼下海禁已開,西洋之行勢在必行,未來的海洋屬於誰,楊崢還不敢說,但憑著大明今時今日的地位,他相信大明的海上再不濟,也有一份維護自己西洋船隊,大明的商人可以踏足南洋各國,甚至到了印度、波斯灣只要海禁永遠開放,西洋之行永不停止,即便是更為遙遠富裕的澳洲、北美也未嘗不能抵達……“腦海裡盤旋著這一幕幕美好的畫卷,楊崢幾乎興奮的臉蛋通紅,但隨即冷卻的現實讓他迅速平靜了下來,未來的路還很長,如今不過是走了一小步而已,還有更大的步伐等著他去走,去引導,去爭取,所以在這些美好的畫卷尚未實現之前,他這個多了五百年見識的未來人是決不能倒,要倒也是自己不想幹了,而不是倒在一群瘋狗的撕咬之中,這是他的底線,容不得有人過界。

聽得幾聲呼喊聲,楊崢才從沉思中回過神來,這才發現點在門前的一株香去了一半,自己竟聽他們嘮叨了大半天,不免有些好笑。

好在眾人也沒察覺,這兩年這幫學子除了日日學習外,最大的好處在於將各自的學習心得經常與講官反覆研討、辨難,經常闡發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思想,這種學習,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常常進行,所以在楊崢發呆的哪那會兒功夫,他們並沒有閒著,而是各自闡述自己的看法,再聽聽彼此的看法。

討論最激烈的算是曾鶴齡與江北第一位狀元郎授翰林修撰馬愉了,自從被宣宗欽點為狀元郎後,馬愉、即被授為翰林院修撰,深得宣德皇帝器重,有意讓其在翰林院深造,以便將來為太子老師,可謂風頭一時無兩,不免有些鶴立雞群之感,這種感覺,自是引起同為狀元的曾鶴齡不滿,兩人又同為翰林編修,名聲也不相上下,沒少暗暗較勁兒,先在四書五經上,兩人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詩詞歌賦文章都天下饒楚,自是比不出什麼來,轉而在文學上,要說這文學上,曾鶴齡的確有些本事,在翰林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做人後被偏執反派看上了(穿越)

木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