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750章:英雄爭鬥豈得已,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馬愉則認為渾天儀,在東漢張衡大膽創新後,以銅球為中心,在其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
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週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它還有一個附屬機構即瑞輪冥菜,是一種機械日曆,由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葉片;月半後每天落一葉片,已經制作完滿,雖操作不變,但這事兒本就不是普通人能操作的,貿然去做改變,是對前人的不敬,同時他也認為眼下大明對其創新的技術還不成熟,還需經過演練,研究才好?“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而旁人又沒有做這方面的研究,也插不上話兒,整個翰林院就聽兩人你來我往的爭論,全然忘了楊崢坐在哪兒。
也不知過了多久,兩人彼此誰也不服,最後只好就此作罷,這會兒才看到楊崢笑眯眯的坐在那兒看著兩人,頓時有些尷尬,但剛剛停下的爭論,再一次在兩人心裡湧起,對於老師的學問,兩人可是從心底裡感到佩服,不說那篇讓兩人汗顏的狀元文章,就是《楊氏詞話》、《慶雲賦》足以讓兩人心生敬佩,更別說人家邏輯學,神學,柏拉圖、蘇格拉底都比他們高的不是一個檔次,就是新來的兩位天主教的神職人員,高維諾,司坦妮都說從未見過如此博學的人,有這樣的一個神一般的人物存在,兩人還爭論什麼勁兒,當即將求解的目光看向楊崢。
楊崢大幹頭疼,他知道蘇格拉底、柏拉圖不假,可人家那是哲學,又不是發明學,更不是什麼天文學了,讓自己來做裁判,這不是趕鴨子上架麼,正不知如何是好,忽的想起亞里士多德,心道:“我怎麼把這位老兄給忘記了,好在這會兒想起來也為時不晚啊?”
有了計較,忽的板著臉道:“我問你們,這渾天儀從何而來?“
曾鶴齡對此研究頗深,當即介面道:“自是《張衡渾儀註》,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則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其兩端謂之南北極。北極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則北極上規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南極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規七十二度常伏不見。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強半。天轉如車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
楊崢點了點頭,又對馬愉問道:“你怎麼看?“
馬愉道:“張衡的渾天說,則認為天不是一個半球形,而是一整個圓球,地球在其中,就如雞蛋黃在雞蛋內部一樣。不過,渾天說並不認為“天球”就是宇宙的界限,它認為“天球”之外還有別的世界,即張衡所謂:“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楊崢聽得一陣頭大,但看兩人期盼的目光,也不好露了底氣,想了想道:“你二人看法,不怕告訴你們,我也不知誰對誰錯,不過,你們可以自己去查詢?”
馬愉皺了皺眉道:“自己查詢?”
楊崢點頭道:“不錯,據我所知,渾天說手中有兩**寶:一是當時最先進的觀天儀——渾天儀,藉助於它,渾天家可以用精確的觀測事實來論證渾天說。到底是不是如此,看了才知道,你們不是學了邏輯學,邏輯學的精妙是什麼,不就是使人用正確使用概念、準確作出判斷陳述、有效進行推理論證。這三種基本作用,透過學習邏輯知識、掌握邏輯方法,經過可操作、可實施的邏輯訓練,是能夠具體實現的,我相信在你們求證下,一定能得到你們的結果,到底這渾天儀改進的好,還是不改進的好,檢驗推理才是最重要的,你們說是麼?”
兩人彼此想了想,也覺得這的確是一個好法子,忙點頭答應。
一場爭論總算是解決了,楊崢才暗暗鬆了一口氣,道:“你們的問題算是解決了,我的麻煩可還在,我也不瞞你們,今日來看你們是假,求你們幫忙才是真的?”
眾人各自看了一眼,彼此一笑,似早就知道了一般。
這模樣看得楊崢有些奇怪,心道:“難道我臉上寫著求助二字麼?”
總算曾鶴齡等人沒讓他太難看,開始詢問。
今日楊崢有意展示自己的實力,而翰林院就是自己的家底,所以也沒有含糊的意思,將自己這兩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