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557章:物事人非事事休,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群臣激昂了一日,罵聲才小了不少,黎利在疾病之中,對此事進行的否認,可在真相面前,這事兒又如何能否認得了呢,先是此行的使者陳嘉,就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親口說出,這求和的詔書是皇帝親手所寫,交給他之前鄭重警誡:這是天大機密,千萬不可洩漏而讓群臣知道了。“

這番話兒一出,群臣譁然,立刻上奏章反對。皇帝再也無法抵賴,惱怒之極,下詔要陳嘉解釋,責問他為甚麼主張議和,罪大惡極之至。陳嘉的聲辯書中引述了不少皇帝手詔中的句子,證明這是出於皇上的聖意,這下皇帝不僅丟了面子不說,還讓真相大白於天下,終於面子上掛不得,老羞成怒,下旨:陳嘉著即斬決。理由是流寇破城,害死皇帝的親藩,他這個新任的禮部侍郎應負全責。“雖如此,但群臣仍不依不饒,皇帝只好痛心疾首、欲哭無淚,悲憤地向天下官紳百姓第二次下罪己詔,譴責自己的失德和過失導致生靈塗炭、社稷遭殃,希望天下官民士紳能夠振聾發聵、共赴國難,鼎立拯救危機重重、病入膏肓的大越國了,詔書的最後,痛心疾首對自己這次的悔悟:”立政興化,必在推誠;忘己濟人,不吝改過。朕嗣服丕構,君臨萬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德,誠莫追於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復於將來。明徵其義,以示天下。小子懼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恤征戍之勞苦。致澤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懷疑阻。猶昧省己,遂用興戎,徵師四方,轉餉千里。賦車籍馬,遠近騷然;行齎居送,眾庶勞止。力役不息,田萊多荒。暴令峻於誅求,疲民空於杼軸,轉死溝壑,離去鄉里,邑里丘墟,人煙斷絕。天譴於上而朕不寤,人怨於下而朕不知。馴致亂階,變起都邑,賊臣乘釁,肆逆滔天,曾莫愧畏,敢行凌逼。萬品失序,九廟震驚,上累於祖宗,下負於蒸庶。痛心靦面,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若墜泉谷。賴天地降祐,人祇協謀,將相竭誠,爪牙宣力,群盜斯屏,皇維載張。將弘遠圖,必布新令。朕晨興夕惕,惟省前非……。“

要說對於,一個一向十分孤傲自負的黎利而言,能下這樣一份措辭深切自責的“罪己詔”,實屬不得已之舉。假如再聯想到他即位之初的中興之夢和躊躇滿志,則更體會到他親自御筆撰寫此詔書時的痛苦而矛盾的複雜心境溢於言表,可謂危局使然之,實出於亡羊補牢之憂患。只可惜這次群臣卻不如先前那麼給面子了,仍揪著皇帝這次的罪責不放,更有言官更是指出,皇帝此舉根本是消防宋徽宗的把戲,一時群臣更為憤怒,訊息送入皇宮,據說皇帝當場就氣得差點吐了血,情況才好轉了些。

御書房的皇帳中,一臉病容的黎利身著一身龍袍,斜倚在軟榻上,在連番的打幾下,強夯如他也支撐不住了,徹底病倒了,這次已是無法下床,甚至連坐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但如此破敗的局面,又讓他不得不強撐著精神,聽取太監的彙報。

當聽群臣指責他此舉有宋徽宗之嫌,黎利眉頭挑了幾下,忍住的憤怒幾乎就要脫口而出,但硬生生的咬牙吞了回去。他雖不讀史書,但並非不知史事,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兵大舉進犯,兵臨城下,東京危急。值此關頭,驚慌失措的徽宗這才聽從了大臣們的建議:“宜先下罪己詔,更革各種弊政,使人心悅,天意回。”宋徽宗這才釋出“罪己詔”,詔書中羅列了自己的罪過:“言路蔽塞,諂諛日聞,佞幸專權,貪官得志。”“賦稅竭生民之財,戍役困軍伍之力。多作無益,侈靡成風。”“災異迭見而朕不寤,眾庶怨懟而朕不知。追思己過,悔之何及!”宋徽宗為何要下這樣一道“罪己詔”呢?一是出於無奈:朝廷危在旦夕,眾臣一再“建議”,不能不為;二是積疾難返,無藥可救。宋徽宗是個撿來的皇帝,又常以女人和詩為重,不聽勸阻,自在享樂,一意孤行,致使大宋江山,面對兵臨城下。但不管如何,宋徽宗還是下了“罪己詔”的,不過,總有些“猶抱琵琶半遮面”,難免有些羞羞搭搭。群臣這是指責他下罪己詔的誠意,此話兒雖有些難聽,但不得不承認,的確如此。

局面如此之壞,讓黎利有些心力交瘁之感,但還是強大著精神坐起來,看了一眼一早就坐在大帳左側的範文巧、鄭可、黎銀等人,有氣無力的道:“你們都說說吧,局面如此,朕該如何是好?”

三人各自看了一眼,如今的局面,讓三人頗有些措手不及,據說今日一早,文武百官又離去了不少,就是百姓也都投奔交州城了,這些事兒三人礙於皇帝的身子,都不敢直說,生怕說了皇帝的身子再加重的話,那後面的計劃可就無望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做人後被偏執反派看上了(穿越)

木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