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670章:十年寒窗無人問,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結果送到了內閣,楊士奇毫不含糊的將結果公佈了出來,如此一來,算是徹底捅了馬蜂窩了。

科道自洪武時,就因為地位特殊,權力大,加上抱團,力量還是不容小視的,平日裡不僅能夠稽查六部百官之失,另外諸如充當各級考試參與官,廷議、廷推這些只有各部堂上官才能參加的活動也要由這些只有七品的官員參加,由此重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對於科道官員,沒人回去碰這些讓人討厭的蜂蜜,所以京察也展開了不少,科道一直安然無恙,似今日這般還是頭一次,本以為內閣、吏部多少會放自己一馬,縱然不放,也適當的放寬鬆些也不錯,可結果下來,差點沒讓他們暈過去,京察的官兒兩千多人,光科道的官員就差不多是三四十人,這可是大手筆啊。

更讓他們氣惱的,這結果太狠了,按照規矩若沒有大的過錯,德行上差評,那麼最多是降黜,雖說這個結果,對一心為官的官員來說,打擊也不輕,可好歹也給人留了一條後路,日後走走關係,找個靠山,重新回到廟堂上也不是不可能的,但人家給出的結果是罷歸了,這就是殺人了,十年寒窗,一朝功名就在人家一筆之間徹底斷送了,若沒有天大的人物幫自己說話,這一輩子的書算是白讀了,因此這種結果一出,整個朝堂已炸開了鍋。

這些人氣憤之餘,少不了去找吏部,找察院都御史、考功司郎中主持,並密託吏科都給事中、河南道掌道御史諮訪,對於這些言官,他們也迫於無奈,這個時候看人家氣勢洶洶的模樣,也不好做什麼辯解,最後給出的四個字——奉命行事?“

這下這幫人不幹了,一個個的去問,然後一層層的找少去,最後找到了內閣,也不知從哪兒得知了這次的結果是楊閣老一首催成的,紛紛去內閣鬧事。

對於他們的遭遇,朝廷不少官兒抱著同情的心,所以也沒什麼人來阻攔,任由他們去了內閣。

楊士奇自問問心無愧,加上平日也沒什麼德行上的把柄,所以對這幫科道的質問,倒也不懼,一一指出對方的過錯,已經罪行,然後按照京察的規矩該如何如何?“

起初,這些科道還有些不服,可人家說的有理有據,喝罵的聲音也就小了些,眼看成果不錯,楊士奇再接再厲,一股腦兒的將對方的操守方面也說了一番,效果越發明顯,連最初的罵聲也沒有了。

再過兩日,連人影也看不見了。

效果如此明顯,楊士奇大大鬆了一口氣,覺得這些科道官員也不是那麼不可理喻。

但他太小看了這些科道官兒,他們從朱元璋的時候,就被賦予了極大的權力,就是洪武時候,他們都沒吃過這麼大的虧,今日還是頭一遭,若就這麼算了,科道的臉面何在。

不過才幾日的功夫,朝廷就有了不少流言蜚語,說什麼的都有,說這次京察根本就是楊士奇看科道官員不順眼,借用京察在打擊他們!“

對於這些捕風捉影的事情,楊士奇根本沒放在心上,一來他在德行上根本就沒什麼可說的,這一點從永樂、洪熙兩朝就得到了肯定,可不是一兩句捕風捉影的流言蜚語就能打擊的?所以他乾脆不予理會。

可事情發展到讓楊士奇感到意外,他們根本不從楊士奇著手,而是從他的兒子著手。

楊士奇的兒子,楊稷是個無惡不作的惡少,而楊士奇卻不知其子之惡。本省藩司、臬司、郡守、縣令等各級官員,出巡時都曾經聽過或見過楊稷之暴橫,就對楊士奇實言相告,但楊士奇也表示懷疑,先寫信給自己的兄長,讓其教導子侄要刻苦讀書。“各房子孫宜嚴督之讀書,不可荒廢,切要切要”在給長子楊稷的信中,楊士奇以濃濃的父愛,諄諄教導他要勤學為善。“吾在此每遇一鄉里人來輒問索家書,蓋出於愛子之心……居家無事時閉戶讀書寫字,出城外督耕,一切下賤小人與之遠絕。聞叔車在鄰近館可頻去親近教益,自然漸習為本分人矣,切要。所望於吾兒者,立心忠厚,戒刻薄,重義輕利,多積陰德,庶幾增長己福,以及兒女耳。吾之官祿不可恃也,人之可恃者,惟積善必有報,吾兒勉—。“順帶問了一下他的惡行,誰知,楊稷接到父親的信,就回信說“某官在某地如何枉法,兒子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曾當面指責他,他心懷不滿,所以才誣衊兒子。”楊士奇相信兒子的話,從此凡說他兒子不好的話,他都不想聽。有些奉承他的人,總找機會在他面前說他兒子的好話,說他兒子如何如何行善積德,他聽了信以為真,心裡挺高興。於是,他再也聽不到有人說他兒子的壞話,楊稷的惡行也不為楊士奇所知了。

這事情也不知被科道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時明月之君子六藝

魚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