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459章: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進士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考時務策與經義;前者難,後者易)。

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採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這些人也就是天子門生了,不過唐人開放,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讚。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他即位後,大大擴充了學院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至此天下英雄盡數為唐太宗所用。

黎利哦了聲道:“如此說來,大唐的這考試的法子,倒是個好法子?”

範文巧道:“那可未必,大唐法子雖好,但因為漏洞太大,若碰上仁主,自是好法子,可一旦碰上庸主,這法子可就不行了,那些善於鑽營的小人,可都是無孔不入,一旦透過科舉把持朝廷大權,那可就不美了?“

黎利暗暗點了點頭:“他自問是雄主,這法子若用,自是沒問題,可他的黎家豈能一世而亡,萬一碰上一個不爭氣的子孫,用這法子,豈不是壞了國家大事,想到了這裡,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這法子,的確不美,難道就沒有好法子?”

範文巧一時不明白皇帝的心思,只好順著話兒道:“那也未必,這漢人素來聰明,科舉的漏洞,經過前人無數的完善,這種漏洞也漸漸縮小?“

“哦,還有更完善的制度,快快說與朕聽聽?“黎利急切的問。

範文巧道:“宋代替唐後,宋皇鑑於大唐科舉的漏洞,在原有的基礎加以簡化,按兩級考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宋朝第一代皇帝,為了選拔真正有才幹的人擔任官職,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

^^^^^^^^^^^^^^^^^^^^^^^^^^^^^^^^^^^^^^^^^^^^^^^^

星期一,事情多,耽擱了,不管怎麼樣還是來了,請多多見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做人後被偏執反派看上了(穿越)

木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