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502章:月深秋兮四野飛霜,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言的吏民,也是兼管信訪事務的官員。在西漢時代,又設有詣闕上書制度。它是漢代提起訴訟的一種方式,指案件受害人或其他受到冤屈的人到京師向中央的司法機關提出訴訟,是一種典型的越訴行為。此外,漢代吏民上書信訪的形式還有御駕前“庶行上書”、“因嬖人奏之”等等,而御駕前“庶行上書”,概是後代“邀車駕”或“告御狀”這種信訪形式之源頭。
自魏晉開始,設定“登聞鼓”制度,併成為歷代直訴的一種重要方式沿用至清代,是信訪活動中一項重要制度。晉代在設有登聞鼓的同時,還繼續設定“誹謗木”,並改稱為“華表木”、“表木”。
南朝設有諫鼓和謗木,聽取天下臣民的意見。北朝北魏太武帝時,宮闕左面懸登聞鼓,人有冤則擊鼓,由主管官吏公車上奏其表。在北齊時期,還正式出現了“邀車駕”這種上訪形式,即在皇帝外出時,阻攔皇帝的車馬申訴。這種信訪形式一直延續到清代。
隋代,隋煬帝設定了謁者臺,以謁者大夫為主官,下隸有通事謁者等屬官,負責吏民申奏冤屈等事。同時,隋代繼續保留諫鼓制度。
唐代繼承前代的做法,繼續設有肺石和登聞鼓。最有名的信訪機構莫過於武則天時創設匭使院。武則天垂拱二年於朝堂東西南北四面置青、丹、白、黑四匭,上訪書信分養民勸農、議論時政、陳訴冤屈、告天文密策四類依次投入。匭使院的設定,首開了一條使民間下情大量上達中央政府的渠道,掀起了一個歷史上信訪活動的**,建立起了比較正規的信訪制度。此外,唐代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訪形式就是“邀車駕”。
宋代,信訪機構的設定繼承了唐代的登聞鼓和匭使院兩個系統,但是它的機構設定和執行機制更加嚴密和完善。登聞鼓院成為一個正式受理百姓信訪的部門。宋初,該機構稱為鼓司,太平興國九年匭院改稱登聞院。
元代有擊登聞鼓、邀車駕等上訪方式,同時,元朝把向地fang政府的申訴作為向上級上訪申訴的前提。
明代信訪制度繼續保留登聞鼓、邀車駕等信訪方式。將登聞鼓先置於午門外,“非大冤及機密重情,不得擊,擊即引奏。”後來,將其移至長安右門外,讓六科錦衣衛輪流值班,接納擊鼓申訴上奏,不許阻遏。此外,明代設立了一個重要的信訪機構是通政使司。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設察言司,收受天下奏章、申訴書信等,不久撤銷。洪武十年,朱元璋又設通政使司,位居卿寺之首。通政司是朝廷機關的總收文機構。
清代信訪制度中,設有叩閽制度。“叩閽”分兩種方式,即鼓狀和告御狀。此外,清朝信訪制度中還有上控制度,具體分為地方上控與京控。地方上控就是對州縣衙門對審判不服,而向上一級機關申訴的制度。而百姓“其有冤抑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軍統領衙門呈訴者,名曰京控。”清朝對上控有嚴格的程式規定,不得越級上控,即不得越級上訪申訴。
所以,“鳴冤鼓”應該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