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051章:病樹前頭萬木春,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朗似對這個問題沒有深入,或多或少不能理解楊崢的這說法,在他看來,百姓便是農戶,農戶耕種良田,想要獲得好的收成,自然要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去經營,要不然哪來的產量!沒產量一家人吃什麼,總不能吃黃土吧,所以大明的百姓為了獲得更高更多的產量,將大半的精力束縛在土地上,似宋朝那般自由散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這也是他疑惑的地方,大明的百姓明明是天下最辛苦的人,卻偏偏是天下最吃不飽肚子的人,這種巨大的反差他不是沒有深思過,可這畢竟是一個大得超乎他思考的命題,始終找不到方向,直到楊崢與他的一番談話,讓他多少有些感悟,宋代疆土小,人口多,除了宋代在農業上的尋求技術的突破之外,更大的好處來自商業,如絲織技術有新的提高。蘇州、杭州、成都三個著名的官營織錦院,各有織機數百臺,工匠數千人,規模宏大,分工細緻,絲織品種類繁多,產品精緻美觀。

南宋紡織業中最重要的成就是棉紡織業的進一步發。隨著棉花種植的推廣,棉紡織業逐漸普遍起四來。宋人《木棉》詩中有“車轉輕雷秋紡雪,弓彎半月夜彈雲,……機杼終年積婦勤”等句,反映了扦子、彈花、紡紗、織布的勞動過程,以及所用鐵鋌、彈弓、紡車、織機等各種棉紡織工具,這些在大明是看不到的,至少是眼下看不到,事實上在商業上獲得得巨大成功,最直觀最有效的說辭,就是來自宋朝的國庫收入,大明自洪武登基如何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與移民墾荒,也實行屯田政策,軍屯面積佔全國耕地的近十分之一,國庫一直並不充盈,便是到國力強大的永樂一朝,國庫也一直勉強能維持罷了,等永樂皇帝一死,繼皇位的仁宗不得不竭力節省糜費,增加收鈔的市稅與“門攤”(京師北平各個城門口的卡子稅)的稅率,同老百姓宣告一俟鈔價增高,便減除這所增的稅率。同時打擊貪官來獲取國庫充盈,可即便如此,國庫仍舊不夠用,反而是宋朝,疆土不及明朝一半,常年戰事不斷,又是割地又是鉅額的賠款,可即便是如此,宋代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萬貫,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萬貫文。

大明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儘管這已經是南宋滅亡的一百多多年之後,儘管明朝的國土要遠遠大於宋朝,可論富裕程度遠遠不如宋代,這種直觀的感受,讓徐朗心頭困惑漸漸明朗,從宋熙寧10年(1077)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佔70%,而大明經過洪武爺勵精圖治數十年所得的賦稅200萬兩,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業社會悄悄邁進了。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但宋代卻是個特例,狹小的疆土,連年的戰事,鉅額的賠款,迫使宋代不得不將眼界放開,轉向了商業與海外的貿易。

事實上代商業高度發達,今日之生活很多都能在宋代找到源頭或雛形,如商業一條街、全天候的營業店等。如潘樓南街(鷹鶻一條街,專門販賣稀有飛禽走獸的)、茶湯巷(茶坊一條街)、馬行北街(醫藥一條街)、和樂樓(馬市)等等。潘樓東街,服裝一條街,全天候營業,宋時稱之為“鬼市子”。京城著名小吃有曹家從食、史家瓠羹店、萬家饅頭店、丁家素茶店、李四家北食店、金家南食店、鄭家油餅店、海州張家胡餅店、馬鐺家羹店等等,生意做大的,都連鎖經營。生氣勃勃的商業,迫使越來越多的人將眼光從土地上轉了出來,儘管宋代農業上科技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江浙農民深耕熟耨,使土細如面。大暑時節,決放田水,讓太陽曝曬,使苗根堅固,稱為“靠田”;苗根堅固後,再車水入田,稱為“還水”。此後,遇旱不枯,可保豐收。當時,上等田畝收五六石。“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由此產生,可隨著商業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人對商業充滿了嚮往,宋神宗時歷朝歷代不受重視的商業稅首次超過農業稅。首都開封有商業行300餘個,行業眾多,分工細化。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買賣,譬如剝蓮子(錘石蓮),即是把剝好的蓮子賣給水果行和藥鋪。這麼個小業務,也能成為一種行業,養活一群業內人士。其時,從事該行業的有數十家之多。

商業的興盛繁榮,甚至波及到了佛門。相國寺原是戰國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時明月之君子六藝

魚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