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227章:滿城風雨春意鬧,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頷了頷首道:“吳大人所言極是,商人重利輕別離,也就是說朝廷徵收商業稅讓他們利益受到了損失,所以他們才有意見,所以他們才要鬧騰,是不是這個道理?”
“可以這樣說?”況鍾道。
門外的動靜越來越大,隱隱可聽到商人辱罵鬧騰的聲響,幾個膽小的官員時時側目看上一眼,每看一次眼裡的擔憂便重了幾分。
楊崢彷彿沒聽到也沒看到,目光淡淡的看著眾人,語氣一如既往的淡雅:“商人因利益少了才鬧騰,那你們說若是朝廷給足了他們利益,他們還會鬧騰麼?”
吳縣令道:“他們又不是傻子,朝廷若真給足了他們好處,他們還鬧騰什麼勁兒?”
“是啊,自古大亂都是利益不均才鬧騰起來,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秦二世是個昏庸而殘暴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賦稅負擔更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廣大勞動人民在飢餓與死亡線上掙扎,才走上起義的道路,綠林起義是因王莽復古“改制”,煩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賦稅,加上連年水旱蝗災,官吏橫徵暴斂,使民眾無以為生,不得不走上不歸路。試想一下,若不是昏君治國無道,剝奪了百姓生存的利益,而是安居樂意,人人有飯吃,人人有地耕種,他們未必走上這條路?”松江縣令總結性的道。
楊崢嗯了聲,道:“言之有理!”說完,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的臉,一字一字的道:“諸位大人你們給本官說說看,若是朝廷給了商人商籍較之收取商業稅相比,那個利益更大?”
“靜?”
“絕對的靜?”
數十雙目光死死地看著楊崢,無人說話,無人詢問,就那麼看著。
並非他們不想問,不想說話,而是楊崢這一番話太過匪夷所思,一時讓他們忘記了去問,去說。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商人可謂沒有半分的好感,登基之初,便告知群臣:人皆言農桑衣食之本,然棄本逐末,鮮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野無不耕之民,室無不蠶之女,水旱無虞,飢寒不至。自什一之途開,奇巧之技作,而後農桑之業廢。一農執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織而百夫待之,欲人無貧,得乎?朕思足食在於禁末作。”把商業視為農業發展的嚴重障礙。抑商之意溢於言表,對於商人種種限制也十分明確,農民之家許穿綢紗絹布,商賈之家止許穿絹布。如農民之家,但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許穿綢紗。在戶籍上商人更是沒任何出頭的機會,洪武爺規定,“凡戶三等:曰民,曰軍,曰匠。民有儒,有醫,有陰陽。軍有校尉,有力士,弓、鋪兵。匠有廚役、裁縫、馬船之類。瀕海有鹽灶。寺有僧,觀有道士。畢以其業著,這其中就沒有商人什麼事,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最末,還沒屬於他們的戶口,沒了戶口,損失的不僅僅是一個生意那麼簡單,還有各種權利,尊嚴,本朝商人地位雖有所提高,但說到底還是末位,但凡那個官員與商人結了親家,那這個官員列祖列宗都將蒙羞,門風敗壞被人恥笑,所以官員是不屑與商人來往的,即便是勉強交往也是帶著歧視的,縱然有官員的親屬行商,都會辱沒此官員的門風和品行,成為天下人的詬病。所以,在本朝做官員的,不但自己不經商,若有親屬經商的,便不會與此親屬來往,只為了保全名節,別看百姓日子比商人困苦,可在地位優勢上,他們比起商人可要高多了,即便是窮苦的農民都瞧不起商人,因為農民的地位遠遠高於商人,商人的地位幾乎排在娼妓的後面,這種心裡上的優勢,不得不說是對商人的一種巨大的打擊。
其次,在科舉上,本朝雖說只規定‘chang、優、隸、卒’及其子孫,概不準入考、捐監。但不管哪一級考試,應試者都必須填報體現本人和家庭身份的所謂原籍。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