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835章: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換句話說,錦衣衛是厲害,可寧王也不是省油地燈,這麼多年,早就猜出了自己這個侄兒的心思,哪能這麼輕易的被人抓到了把柄,所以以為他看,只能是錦衣衛一直在南昌,長期擔負著監視寧王的舉動,否認單靠三日,淡然查不出什麼動靜來。
“寧王殿下想要幹什麼?“楊崢有些明知故問。
朱瞻基看了一眼楊崢道:“我這個十七皇祖,出生於金陵,是為tai祖爺第十七子,母為楊妃,自幼聰明好學。洪武二十四年,年僅十三歲就被封了王,足見tai祖爺對其寵愛!“
楊崢點了點頭:“朱權性子頗有朱元璋的幾分影子,加上為人聰明伶俐,博學多才,的確討人喜歡,而朱元璋窮哈哈出身,對自己子女的寵愛,已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只要做得十分過分,基本上都是錦衣玉食,更別說是自己喜愛的子孫了?“
朱瞻基繼續道:“洪武二十六年,我這位十七叔前往藩地大寧。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一大鎮。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在大明諸多王爺中,除了父王的燕王府能比外,其他叔父無人能比了。十七皇祖也的確不負tai祖爺的寵愛,年紀輕輕就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楊崢點了點頭:“他雖沒經歷過洪武、建文一朝,但也聽過燕王善戰,寧王善謀的話兒?以他看這話兒並非是大話,恭維的話兒,而是實實在在的評價,燕王、寧王二人也擔得起這個評價!”
聽得朱瞻基的聲音再一次響起:“建文元年,皇祖爺,不堪建文帝的殘酷手段,被迫發動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皇祖爺曾與諸將商議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時,見大寧諸軍十分剽悍。如果我能獲得大寧,截斷遼東,採用邊騎助戰,便大事可成啊!”同時,建文帝害怕十七皇祖投向皇祖父,派人召十七皇祖回京,十七皇祖未到,被削三護衛。九月,江陰侯吳高進攻永平,皇祖爺前往營救。吳高退兵,皇祖父於是從劉家口抄小路直趨大寧,詐稱是因為窮蹙前來求救。十七皇祖邀請皇祖爺一人騎馬入城,皇祖父握住十七皇祖的手大哭,訴說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為起草奏章謝罪。皇祖爺居住數日,十七皇祖都誠懇相待,全無防備之心。北平精稅部隊則埋伏城外,官兵也漸漸入城,暗中勾結三衛部長及諸守軍。皇祖爺這才告辭離去,十七皇祖到郊外為其餞行,伏兵趁機而起,將十七皇祖擁往前行。三衛弓廣騎及諸守軍,一呼雲集。守將朱鑑抵擋不住,力戰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隨入松亭關,回到北平,大寧成了一座空城。十七皇祖進入燕軍之後,時常為皇祖爺草擬檄文。鑑於十七皇祖的功勳,皇祖爺對十七皇祖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說到這兒,看著楊崢苦笑了下道?:“後面的事兒,朕不用多說,你也知道了!”
楊崢也不嬌氣,點頭表示知道。
朱瞻基道:“十七皇祖一直對南昌不滿,迫於皇祖的威嚴,才不得不就藩南昌,可這些年心裡一直沒舒坦過,父王登基他上書說南昌並非他的封國,想要錢塘,縱不行蘇州之地也好?父王對他有些畏懼,自是不答應。父王登基不足一年,便駕崩西去,等朕登基,朕年紀輕輕,他以為朕好欺負,竟膽大到要朕將靠近南昌城的灌城鄉土田賜給他。第二年又議論說宗室不應確定品級。這是幹什麼,朕是年幼不假,可還不傻,祖父定下的規矩朕豈可輕易違背,自是沒答應,他雖上書請了罪,但朕知道他的心裡還有不平……?”
楊崢心說:“你什麼時候會讀心了?”
朱瞻基道:“這些年十七皇祖看似不問世事,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刊著與仙道,但他私自兼併土地,私自聯絡才學之士,這是要做什麼?這次江南大雪,處處顯示他的身影,這讓朕不得不防啊?”
楊崢默默聽著,並沒有搭話,事實上與朱瞻基的擔心,他了然如胸,寧王朱權就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對於這樣一個能力強大,名聲顯著,還在永樂年飽受委屈的人,是最能引起眾人的同情,一來他不似漢王那樣無法無天,二來也沒做什麼壞事,反而為大明的科技事業做出了莫大的貢獻,這樣的一個人,要說讓人很放心,的確說不過去?“
朱瞻基將碗中的最後一口茶湯喝了乾淨,結果金英白色的斯帕,擦了擦嘴巴,長長嘆了口氣道:“江南大雪,除了老天爺給的天災之外,還有就是**了,那些因為吃不飽飯的奸詐之徒,必然會呼朋引伴,吟嘯山林,成為盜賊,這樣的人,往往是朝廷的禍端,一旦有威望之人,振臂一呼,揭竿而起,並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