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871章:商以致富,成名天下,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肥城陶山,或山東定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這樣的傳奇,足以讓任何一個商人羨慕,崇拜,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走上他一樣的道路。
世人都說大明計程車大夫最喜好學習,事實上他們忘記了一點,大明的商人同樣具備這一點,一本《太平廣記》早已讓天下的商人誦讀了通透,從中摸索出許多經商的經驗來,如透過研讀陶朱公生平事蹟,他們會發現陶朱公的經商頭腦實則是很好的把握了時機,他的待乏原則實際上是要求為商者站在時機的面前,超時以待,就像以網張魚須迎之方能獲獵。
“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知道要打仗,所以要從各方面做好準備,知道貨物何時需用,才懂得貨物的價值。只有把時和用這兩者的關係搞清楚了,那麼各種貨物的供需情況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抓住現時得時無怠,因為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其三是從時而追。處於這種境況要講究一個快字,指出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而等好時機一到,陶朱公便貴出賤取。貴出如糞土,當商品價格漲到最高點時,要果斷出手。貴上極則反賤。賤取如珠玉,當商品價格跌落到最低點,要像珠玉一樣買進,賤下極則反貴。
三八價格,農末俱利。范蠡以為“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闢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經營糧食商品;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去發展農業生產。商人與農民同時受害,就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朝廷把糧食價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間,這樣農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時獲利,單是這一點,足以讓天下商家為之敬佩,更別說其他了。
沈衡細細揣摩了一番,覺得自己對陶朱公的經商之道又有了一番新的體悟後,方才將這本《太平廣記》放回了案頭,陶朱公的經商本事又豈能是一朝一夕能完全體會的,需要日日看看,日日揣摩才好。
隨手拿起那篇已被他抄寫了不下百遍的《《陶朱公經商十八法》,忍不住低聲誦讀起來:“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價格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貨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出納要謹慎,切勿大意,大意則錯漏多。臨事要盡責,切勿放任,放任則受害大。用度要節儉,切勿奢侈,奢侈則錢財竭。
買賣要隨時,切勿拖延,拖延則機會失。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優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則託付難。貨物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價低。錢賬要清楚,切勿糊塗,糊塗則弊竇生。主心要鎮定,切勿妄作,妄作則誤事多。工作要細心,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劣品。說話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