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大戰小籠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7. 與官府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下),開國之君,生煎包大戰小籠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回不來了。
仁宗年間政治清明,是以如今印入眼簾的晉陽城牆皆為磚石結構,城牆高度則在五米上下。只因少有維護,這城牆的牆體已經略有風化,看著很是斑駁。更有那牆角下有幾處城牆地基被風雪泡爛了,韓長安等一行人進城時正見著有不少勞役正在修補,只是他們修補城牆時所用的材料卻並非磚石而是粘土。
注意到這情況,李承宗不禁搖頭嘆息:“若是遇上戰事,這幾處新修的城牆不正是破綻嗎?也不知如今的晉陽縣令究竟是誰……”
韓長安聽著這話,只得強忍著翻白眼的衝動在心底感嘆一句:我這舅舅當真是憂國憂民!
一入晉陽城,離晉陽縣衙自是不遠了。抵達目的地的韓長安仔細一看,這縣衙修地中規中矩,縣衙外放著一副登聞鼓,鼓槌就擱在一旁,也無人看守,不禁微微皺眉。
在原本地球歷史位面,這登聞鼓的制度始於魏晉時期。宋朝以前,普通民眾可擊鼓鳴冤。宋朝以後,擊登聞鼓的條件日趨苛刻,至清朝已形同虛設,並規定擊登聞鼓者,先杖責三十,以防止刁民惡意上告。所謂的未見官先打三十這句俗語,正是源自於此。甚至,杖責三十都算是輕的。
在地球歷史位面早年曾有一部電視劇名為《楊乃武與小白菜》,說的是清末時的一樁疑案。同治年間,楊乃武與葛畢氏被人誣告通姦殺夫,兩人不堪官府嚴刑拷打無奈認罪,身陷死牢,含冤莫白。楊乃武的姐姐為了給弟弟伸冤,可是實打實地以一身血肉之軀滾了一回釘板才摸到了鼓槌。
可即便是在宋朝之前,要擊登聞鼓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少不願為俗務纏身的縣令會在那登聞鼓旁安排一名衙役,由衙役代為擊鼓,美名其曰:保護官府財產,愛護百姓。可事實是:來告官的百姓若無豐厚孝敬,是絕難請動衙役擊鼓的。
而在這個歷史位面,雖沒了晉朝,但登聞鼓卻仍如約而至。韓長安一直相信,在貪汙受賄方面,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既然登聞鼓已然出現,那麼負責擊鼓衙役就不該缺席。晉陽縣令居然不曾安排這個職位,這其中的道理顯然十分耐人尋味。
“王叔……”
韓長安正想出言相詢,哪知一抬眼就看到這一路行來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