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靜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2章 做自己的ecu?,超級電子帝國,千年靜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產品當中去的,賣出去的越多,單臺ecu均攤的設計成本自然也就越低。大家花了差不多的設計費用,自主車企設計一塊ecu,費勁巴拉的才賣出去100個;博世、日本電裝輕輕鬆鬆一下子賣出去個,成本控制怎麼比?人家成本不到500,賣800還有得賺,你成本就1000,怎麼和別人競爭?

自己開發,做得又不好又貴,因此很多自主車企選擇了購買博世等的ecu,成了一種假象“自主車企不具備ecu設計開發的能力”,但實際上情況並非這樣,除了德國博世、日本電裝、gmacg以及西門子這些巨頭之外,還有很多搞ecu的小公司,只是和博世、電裝這些巨頭們專精於大客戶不同,這些小型公司更多的還是面向私人汽車改裝領域,也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外掛式電腦。

林錚當然沒想要做外掛電腦,他有自己的想法:“埃裡克,我認為我們做ecu其實優勢很大,首先一點,我們有一個自己的發動機工廠,這個工廠不是隻供給我們的,我們面向的是一個擁有12億人口的龐大市場。”

埃裡克.麥格勞拍拍腦袋,他這才想起來自己的老闆不單單有特斯拉汽車和江北奧拓,還有一個馬上就要投產的發動機製造工廠,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忽然發現自己很不爭氣的心動了。

可雖然如此,埃裡克.麥格勞還是有些猶豫,這麼多年了,他早就習慣了準備做一件事首先要考慮其中的難處:“但是boss,成本呢?您如何控制好成本?日本電裝幾乎壟斷了整個日本汽車行業的ecu市場,日本電裝每年生產超過1000萬臺的ecu產品;博世公司壟斷了整個歐洲市場,每年ecu的產量也超過800萬臺,以這東西的開發成本來計算,產能低於50萬臺就是賠錢的,我們有這麼多的發動機來裝配?這還是對方不和我們打價格戰,如果他們和我們打價格戰,那就更麻煩。

另外,技術上,我們完全沒有開發ecu的經驗,控制策略、匹配標定我們兩眼一抹黑,就算我們可以去博世、電裝、gmacg挖人,可核心的東西也不可能帶來太多。”

“我倒是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很大,作為一家it企業,我們有自己的晶片代工合作廠商,ecu的晶片供應不會有問題,”相比於埃裡克.麥格勞的憂心忡忡,林錚倒是覺得自己的優勢挺多的:“首先從技術上來說,我們擁有米納爾迪車隊50%的股份,作為一支f1車隊,米納爾迪有著豐厚的發動機調校經驗;

其次,我們現在正在謀求收購考斯沃斯,作為全世界唯一的一家f1獨立的引擎供應商,考斯沃斯有著豐富的發動機調校經驗和資料,在控制策略和匹配標定方面考斯沃斯可以幫我們很大的忙;

從產能上來說,我們有江北奧拓,有特斯拉汽車,還有我們自己對外供應的發動機工廠;

至於成本控制,以開發一款ecu產品的週期來論,最快也要7年,單單smartcity和江北奧拓就能提供最低20萬的裝機量,以我們國家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而言,我認為到2005年的時候我們的發動機總產能超過50萬臺應該問題不大。”

在2010年之前,沈&陽航天三菱發動機的年產能大約是50萬臺左右,東安三菱的產能也大概就是如此,幾大自主品牌當初之所以決定上馬自己的發動機專案,最大的原因就是被三菱卡脖子卡的實在是受不了了,如果東安三菱和沈&陽航天三菱從一開始就對各大民族汽車廠商敞開了不限量的供應,四大民族汽車品牌是否會研製自己的發動機還真的不好說,三菱的做法只能說是目光短視……不過日本人一向都沒有什麼戰略遠見。

晶片供應沒問題,有考斯沃斯和米納爾迪車隊幫忙提供控制策略和匹配標定,如果真的能夠達到年產50萬臺發動機的目標……

埃裡克.麥格勞忽然發現,自己的老闆還真的有了最堅實的開發自己的ecu的基礎,老兄登時激動起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