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7章 恆產和恆心,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聖人之言來作為外衣,那麼孔子孟子不分家的這個“恆心恆產”,或許可以拿來用上一用?
有光明正大的施政綱領,總好過毫無跟腳的殺戮和混沌不清的方向吧?
要不然怎麼體現出後世人的優越性?
斐潛在這個方面上,至少還是懂一些的。
當然,孟子的這個恆產理論,其實也是有問題的……
趙雲點了點頭說道:“雲略讀過……”
斐潛在中間坐下,然後指了指一旁的坐席,說道:“無需拘束,坐,那麼子龍可知何為恆產?”
趙雲思索了一下,說道:“授五畝之宅,百畝之田,牆下樹桑,蠶筐衣裳,禽彘牛羊,皆為恆產也……”
斐潛點了點頭,看來趙雲還真算是有讀過,不過還不算是讀得非常精確,生產生活資料確實是恆產,但這只是恆產的具體表現形式,而不是這個恆產的制度。
斐潛說道:“若百畝之田皆為恆產,為何百姓多有苦亡?”
“這個……”趙雲沉默了片刻,說道,“此乃鄉野貪腐官吏,無良士族,殘暴豪強作為,借青黃之時,苦痛之機,強取豪奪,故而……”
斐潛點點頭,又搖搖頭,說道:“那流民無田可作,飢寒交迫,子龍以為應如何?”
“查不法之人,罰不仁之田,授以流民。”趙雲鏗鏘有力的說道,在他心中也確實是這樣想的。
斐潛不由得笑了,這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的趙子龍版本?“若士族豪右無有不法,所言所行皆合國家律法,平日裡也多施善事,修橋鋪路,寬撫鰥寡……子龍又當如何?”
趙雲愣了一下,旋即說道:“若如此,當做甄別,善餘之家自然可保,行惡之人便於伏法。”
“甄別?從何甄別?家族之中,若僅一二之人,倒也好說,若是家族千人百人,總有善惡之別,加之大漢律法,親孝為先,縱然有罪,亦多為不報者……”斐潛緩緩的說道,“若不繩之以法,則律法何用?若因親親相隱而罪之,則至大漢以孝為尊為何地?”
“這個……”趙雲動了動嘴唇,似乎想說可以只抓這些家族裡面的壞人,又或是想說讓這些家族自己動手清理,但是最後什麼也沒有說,因為趙雲也知道,這個明顯是不現實的。
而且這樣的方案對於官吏來說要求過高了,現階段絕大多數的地方官吏是做不到的,又不是自家的地盤。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能造福自家一兩代,也是可以接受。
“先秦之時,律法森嚴,平授耕田,懲戒惡族,為何各地皆反?光武之前,新朝王田,均分地畝,為何風雲突變,烽煙再起?”斐潛望著帳外,緩緩的說道,“文帝時期,《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皆一時鴻文,亦有平均耕地,增民恆產之意,天下皆贊,為何最終腰斬東市?七國之錯乎?晁公之錯乎?”
趙雲默然無言,良久才說道:“那麼主公,當有何策?”
“天下之法,皆無定數,彼時之良策,今日之毒藥,當以時俱進……”斐潛忽然笑了笑說道,“不可拘泥於一時也,亦無可法萬世之策。”
趙雲瞪著眼,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
倒不是斐潛有意忽悠趙雲,只不過這個土地問題,當下確實是有些難處理。
打土豪分田地?
別逗了。
一個制度要使用,是需要社會具備一定條件的,而漢代完全沒有這個條件,更何況打了土豪,也未必真的分了田地。
土地這一件事情,就算是到了後世依舊沒有辦法妥善的去解決他,斐潛又能有什麼辦法立刻就能在漢代可以實施一個可以傳承千秋萬代的方法?
其實在孟子的恆產論的體系當中,孟子也沒有讓百姓擁有自己的田產的意思,而是想要恢復春秋戰國時期的井田制度。
井田制,土地是國有的,只是把土地分給直接生產者固定地佔有和使用而已。
孟子所維護的,是希望統治者要保證小農經濟的百姓一定的生產資料而已,並非真的要讓百姓有“恆產”,在孟子看來,有固定產業的人思想穩定,沒有固定產業的人思想不穩定,這些思想不穩定的人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事都幹得出來,這無疑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土地這個玩意,從當華夏統治階級意識到了其可以重複獲取產出之後,便立刻將其收進了後宮,從來不允許普通老百姓染指半分。但問題是,如果完全從百姓手中剝離了土地,難免就生出不少事情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