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0章 商賈,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晏平二年的開始,斐潛總算是有些悠閒了下來,只是短期內還是要處理一些平陽左近的政事,其餘的時間便可以考慮著看看一些工藝上和科技上的發展問題。
畢竟手頭上幾個大郡縣的太守政治指數至少都有80以上,很多事情在當地就直接處理完了,並不需要斐潛親自過問,省卻了很多繁瑣的往復行文數量,也減輕了不少斐潛在行政方面的壓力。
於是斐潛也有些時間陪著黃月英出個門,逛一逛周邊,看看山水,也算是補償一下這麼多年來未能做到的事。說起來漢代的女性還是比較通情達理的,至少不會像後世忘了某些日子就跟天塌了一樣,甚至在陪同逛街的時候也需要擺出一副隨叫隨到時刻燦爛的模樣,否則的話,呵呵……
說實在的,斐潛如今真有些時光流逝的感覺,若是做起徵西將軍工作報告來,鐵打不動的“光陰冉冉時光流逝”八個字可真的是情真意切。
當然,更多的感官上直接感受,還是周邊的人氣繁盛。
經濟上的繁榮帶來更多的人口,人口又反過來促進了商品的需求,然後又重新推動經濟進一步的發展,這種正向的迴圈只要不被約束和打破,大機率的還是可以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直至某一天平陽發展到了原先漢代長安或是雒陽那樣都城的狀態之下的時候,才會受到一些特有的生產生活條件的制約。
平陽其實並不適合作為一個國家的都城。
畢竟周邊產糧區域並不是很大,而且當下氣候漸漸的苦寒起來,莊禾的生產週期也被迫壓縮到了一季或是一季半,並不能像之前老祖宗那樣先種麻,然後夏天收了麻後再種一季莊稼……
換句話說,因為產糧的重量總是有一個上限數量的限制,所以當人口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需要外調糧草,而在漢代這樣的交通條件下,運輸的成本還是很是一個問題的。
“郎君!沒想到這路都修到這裡來了!”黃月英蹦蹦跳跳的,扯著斐潛的衣袖說道,很是興奮,就像是好不容易放出家門的二哈一樣,就差搖著尾巴叫喚了。
人類天生應該就是屬於自然的,而在後世往往又將這個自然屬性給閹割了。
斐潛微微笑著,寵溺的揉了樓黃月英的腦袋說道:“知道這一條路是誰修的?”這是一條通往平陽西面山區的道路,從山谷當中穿行,雖然大部分割槽域都是黃土地,但是已經被人平正過了,甚至還鋪上了一層平陽工房特產的礦渣水泥,嗯,現在人稱之為“灰石”。
這種礦渣水泥雖然不像是後世的水泥那樣的堅硬牢固,但是卻有著黃土地所沒有的特性,不會因為吸水而改變多少固態,不像是黃土地,乾的時候自然硬得沒話說,但是一旦下雨,泥濘得就跟小沼澤似得,踩著鞋子下去,光著腳出來……
“誰?棗從事?要不是之前的杜從事?”黃月英猜了幾個人的名字,然後下意識的扒拉了一下手指頭,說道,“修這樣一條路,要花不少錢吧?這人力物力……嗯……”
“都不是。而且這一條路,說起來我們還賺了錢的……”斐潛笑道,用腳踩了踩,看看路面的堅實程度,“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是白石羌的人。”
“白石羌?!”黃月英瞪大眼睛,“這怎麼可能?”
在黃月英的印象當中,羌人和匈奴人都基本上都一樣,穿著破爛的皮袍,然後滿身都是跳蚤,臉上脖子上的褶皺之處,佈滿了一層層灰黑色的人體油脂和灰塵的混合物……
這樣的人還能修路?
黃月英不敢置信的看了看斐潛,又低下頭看了看路面。
雖然道路並非完全平直的,但是摻雜了黃泥、碎石和礦渣水泥混合物,卻大體上可以給往來的車輛提供一個相對比較穩當的支撐和行進的區域,雖然中間也有被車輛碾壞的印記,但不像是普通黃土地一樣塌陷下去,只開裂和少許的粉碎,若是修補一下,就基本上跟其他路面差別不是很大了……
“白石羌之前來找過我,閒聊的時候有提起這條商道,說是一遇到下雨下雪的天氣,就算是斷了往來,但是有時候有些貨物又經不起雨淋,一路之上總有些損失……”斐潛一邊往走著,一邊跟黃月英說道,“後來我就給白石羌出了個主意……每一次他們商隊來了之後,從平陽返回的時候,從平陽工房出五輛車,裝上灰石,跟著他們,每次鋪上一截,白石羌只需要出些材料錢和工本費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便延伸到了此處……”
“哦……”黃月英點了點頭,“沒想到……”
“沒想到什麼?”斐潛笑著說道,“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