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0章 商賈,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到胡人還能有些用,又或是沒想到商人還能修道路?”
黃月英微微歪著頭,想了一下,然後說道:“嗯……應該都有……不是郎君說起,我真不知道還有這樣的事情……不過,郎君,書中不是有云,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貢少翁所言?”斐潛望向了遠處,說道,“貢少翁亦上書曰,罷採珠玉金銀鑄錢之官,租稅祿賜皆應改為糧布者……盡信書者當無書也……”
斐潛沒有說完,而是左右看了看,指了指一旁的草坡,說道:“我們便在哪裡立營吧,然後讓子初去獵些走獸來……”
“好啊!”黃月英也沒有追問的意思,反正商人的什麼話題對她來說都沒有野炊更重要,當下就興奮的帶著墨斗和幾個嬤嬤到了草坡之上,然後又招呼著人從輜重車上取下些器皿什麼的,開始準備起來。
斐潛麼,到了這個職位上,也就不需要親自動手了,他等著吃就好了,不過,不動手就需要動腦,黃月英的話卻無形當中觸動了斐潛。
商人的地位,到了漢末,也就是現在的這個時間點,似乎有些往下走,這個和春秋戰國時期是完全不同的……
斐潛緩緩的走到了山坡之上,然後在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
這也算是一種矯枉過正,或者說,華夏的歷史上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矯枉過正……
以商鞅變法為分界線,中國古代商人的法律地位可分為兩個階段,自華夏進入文明傳承的時期一直到春秋戰國,商人法律地位並不低下,而且在春秋戰國時期甚至出現了商人的巔峰時期,但是從商鞅變法尤其是秦漢以後,商人法律地位就被嚴重貶低,甚至不惜重重抑制。
商人在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特殊的階層,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上古時期,對於商人的詞語大都算是正面的,或是中正的,只是到了後面才越來越差。
商朝,原本就是指得是在中原地區那一批經商的人,因此才稱之為商。《易經》當中有言:“庖犧氏沒,神農氏作,列廛於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就連尚書當中也有舜在受堯禪讓之前,曾經“販於頓丘,就時負夏”的語句。在西周時,由於實行“工商食官”的制度,統治者也不必實行抑商、賤商的政策。時至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地主階級尚未完全確立其統治地位,此時甚至出現了中國古代商人的黃金時期。
如齊桓公起用商賈出身的管仲為相,整頓國政。
又如范蠡、子貢、猗頓、白圭等等。
還有呂不韋。
雖然春秋戰國時期的格式法律條文因為戰火的原因並沒有多少流傳下來,但是從這些大商人的地位來看,在春秋戰國時期,商人的地位並不卑下,並享有廣泛的權利。
孔子的子貢也是個大商人,可以說孔子之所以能夠成立儒家,子貢出了大力氣。“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
但是後來,商人的地位便逐漸的走低。
田氏和呂不韋的鍋?
也許。
商人在漢代低到了什麼樣的一個程度呢?
秦簡之中有一條律文叫做《魏奔命律》:“……口告將軍:假門、逆旅、贅婿、後父,或民不作,不治室屋,寡人弗欲。且殺之,不忍其宗族勿鼠。攻城用其不足,將軍以湮豪……”
這條律令是把不務耕種和不治室屋的商賈客旅、贅婿等發配充軍,根據這個法律規定,商人、客旅、贅婿、後父就成為沒有完全人身權利的人。這種歧視商人的法律延續到秦漢,以致於影響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
秦始皇把商人視為罪人,發配到邊郡作戍卒。
西漢初年定立“七科謫”法律。剝奪七種人的部分人身權利,國家隨時可以把他們發配充軍,這七種人之中,商人排名第四。
是不是歷代的王朝之中都沒有聰明人,都看不清楚商人的作用呢?
斐潛搖了搖頭,從他到了漢代之後,就發現其實古人的智慧並不差,甚至在一些範圍之內超過了後世的人,因此,抑制商人的政策,並非一時糊塗,而應該是還有更為深沉的原因。
斐潛覺得,除卻呂不韋的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中原華夏採用的小農經濟的封建體系制度和大地主階級形成的上層建築,和商人之間自由經濟體系的天然對立關係的原因。
不在其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