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6章 函谷演變,歪脖科技,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函谷關,之所以天下聞名,是因為戰國時期成為了東方六國的扼腕之所,是秦國的東大門,是秦國抵禦山東六國進攻的重要關隘,而到了大漢時期,隨著天下基本上一統了,函谷關的地位實際上已經開始下降。

又因為後來秦函谷的地理發生了改變,所以漢武帝又在當下的位置重新修建了新的函谷關,距離秦朝的函谷關大概東移了三百里左右。

斐潛站在稠桑原的平坦塬臺之上,看著稠桑原在風雨侵蝕下形成得一條條的裂痕。這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區域,頂部雖然說比較平坦,但是高度非常高,這些大大小小的裂縫又是幾乎峭立,直上直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

這並不是斐潛第一次來函谷關,但是每一次到這裡,看到這樣的景色,心間都不免生出一些感慨來。

大河,也就是黃河,從稠桑原北面流淌而過,這就給從東向西進攻的山東之人造成了極端困難的環境,因為從山東想要到關中,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只有透過這稠桑原的裂縫。而且秦函谷比漢代的函谷還要更險要,只不過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道路,也自然沒有千年不改的雄關。

斐潛看了看站在身後和魏都站在一處的許諸,然後又將目光集中在了北面的大河上。許諸這個傢伙,在比武之後公開表示他自己並不懂得統帥兵卒,所以斐潛自然就將許諸放在和自家護衛隊當中,這多少有些意思。或許是許諸真的不懂統帥,亦或是許諸在展示了一些東西之後,又故意暴露短處……

嗯,或許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人不能太強,太強了沒朋友。

就像是現在魏都和許諸就三兩下混熟了,稱兄道弟的,魏都還表示到了關中長安之後,要請許諸吃肉包子……直腸子的魏都顯然認為肉包子便是最好的食物了,有肉有面又管飽,畢竟如果上酒樓放開肚皮吃一頓,像是魏都這樣的大肚漢,恐怕是要吃掉三四個月的俸祿,再加上許諸,魏都後半年就八成喝西北風了。

對於許諸來說,顯然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朋友,所以自然無有不可,還表示說如果領了俸祿,再來回請魏都喝酒……

籬笆需要三根樁,關隘也要地形幫。

秦函谷因為地形的原因,廢棄了,而如今便輪到了漢函谷。

河水奔騰,日夜不停,一方面黃河對於黃土高原進行了侵蝕,另外一方面也在不斷的下切,導致了黃河的水位比春秋戰國時期要更低,而原本貼著稠桑原的河道則裸露出來一部分……

再加上因為關中弘農一帶的人口比秦朝的時候更多,在沒有開發出新能源之前,燒木頭和木炭,就成為了唯一在冬天的時候度過寒冷的手段,再加上住房建築器皿等等的生活需求,導致原本黃土高原之上的遠古森林被大量的砍伐,進一步破壞了水土的同時,也造成了在稠桑原上有一些地方的植被出現了豁口,不再是密不透風的森林,也就可以讓兵卒繞道了。

太史慈帶著斐潛來看這裡的地形變化,也就是為了讓斐潛知道,如今漢函谷關已經就像是年頭久遠的牆,雖然看起來還是一堵牆,但是四下漏風的缺口也不少。

子義……斐潛淡淡的叫了太史慈一聲,聲音就像是黃河當中傳來的水聲,雖然不大,但是讓人無法忽略。

屬下在。太史慈拱手應答道。

斐潛抬起手,指著黃河河灘,又指了指腳下,這裡,修建一個崗哨,建一個烽火臺即可……

太史慈愣了一下,說道:若是如此……僅能預警而已……太史慈原本的想法,是在稠桑原北面這裡修建一道防線,縱然不能修城牆,也可以憑藉著高低地形差給與下方的裸露出來的河道灘塗給與較強的打擊,形成有效的殺傷,結果斐潛只是說建一個烽火臺,這個差距自然有些遠。

更何況若是僅僅修一個烽火臺,太史慈自己就能決定了,又何必叫斐潛特意來此檢視呢?

斐潛笑了笑,說道:天下關隘,因時因地,無長久不敗之所也……子義不必介懷,如屋舊梁裂,又要修牆,亦需修梁,說不得還要整理瓦簷,不若新建之……太史慈的意思斐潛自然知道,只不過因為漢函谷關確實因為地形地貌的改變,已經不怎麼適合作為一個重要的防守基地來使用了。

勉力維持,修修補補,也不過是勉強延長一段時間而已,畢竟天氣風水地形的變化,人力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就算是植樹造林,也至少要十幾二十年之後才能看到一點點的成效啊……

斐潛看著太史慈微微皺眉,繼續說道:某已令楊德祖領河南尹……函谷此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