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6章 函谷演變,歪脖科技,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義可令一偏將駐防,而後移軍陝縣……
陝縣?太史慈一愣。後撤這麼多?陝縣之處有陝津,也是通往河東重要的渡口,也算是非常重要的節點,但是距離函谷關就有些遠了,中間隔了兩個大縣,一個是新安,一個是澠池。
陝縣,陝津,潼關……斐潛大體在空中比劃了一下,三地一體,可固關中,守河東,至於弘農……斐潛呵呵一笑,且與楊氏……
徹底放棄函谷關,是不行的。雖然斐潛有這樣的魄力,但是楊氏顯然沒有,所以多少還需要意思一下,若有若無的放在此處。就像是圍棋當中的大飛,若有若無的連線著,看下一步的對手動向而定。
澠池和新安,都是斐潛特意規劃出來給楊氏的,當然,這並不算是多麼優厚的條件,也不是斐潛對於楊氏有什麼好感,而是為了下一步的計劃進行的準備。同時,如果說不撤銷函谷關的權重,一方面因為函谷地形的改變,斐潛這裡就要不斷的加大兵卒數量投入,這無形是一種負擔,而這種負擔又要大部分加到關中頭上,所以不如干脆將這個負擔一部分分出去,讓弘農楊氏承擔一些。
另外一方面,太史慈移動到了陝縣之後,和關中的距離就近了很多,再加上陝津也可以方便的通達河東,不管是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減少了軍需上的運輸壓力,使得糧草的使用效率會更高更好。
還有一個潛藏的因素,就是如果不給誘餌,楊氏就自然不捨得將家底拿出來恢復建設,澠池和新安就是預先給楊氏的籌碼,就像是996,給足了自然是福報,但是許多人只記得要死命要求員工996,卻忘了給錢,或者說根本不想給……
郭嘉之前的話語有一點說得很好,就是每個人都有基本盤。曹操的基本盤是兗州豫州,斐潛的基本盤就是並北關中,而弘農楊氏麼,當然不用說,就是弘農了,如果不給雒陽新安澠池,楊氏上下會心甘情願的無私奉獻?
如今天下的局面,楊氏想要翻身,無疑就是難比登天,一來沒多少土地,弘農之地又被董卓和西涼折騰過兩三遍了,二來手中無將,總不能指望楊震楊修上前線砍人吧?但是希望這個東西很微妙,就像是多少北漂上飄深飄,一開始的時候都覺得自己能生根發芽,覺得自己能行的,有些陽光就能燦爛……
然而忘記了太陽其實狠毒,紫外線很強。
山東區域這一塊,袁紹隕落,曹操方興,四周穩定,再加上弘農楊氏作為緩衝,斐潛準備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中,好好爬一段時間的科技樹,這才是接下來最為重要的事項。
漢代科技樹,真的是太奇特了。
見過劉備老家門口的歪脖子樹麼,大體上漢代的科技樹就是那個樣子的。明明一開始根基很厚,樹幹很粗,然後半途當中就像是碰到了空氣牆一樣,拐了一個彎,然後長到了另外一個方向上去了。
漢代有一面鏡子,一個銅鏡的謎團,一直被研究到了後世現代,才被破解。有西漢魔鏡之稱的青銅透光鏡,乍一看,這種銅鏡和一般的青銅鏡並無太大差別,但奧妙就在於,當把這種銅鏡垂直放平,在一定的光線射入角度下,雖然是光照射在正面的鏡面,但是鏡子背後的圖案和花紋,會奇蹟般的映在與鏡面相對的牆體或背景上!
玻璃鏡做到這一點不難,但問題是銅的材質……
在之後的王朝當中,經過了宋代的沈括、周密,金代的麻九疇,元代的吾丘衍,明代的方以智、何孟春,清代的鄭復光,以及近代的大批海內外科學家,都對這種魔鏡進行過系統而全面的研究。
一直到了後世近現代的八十年代,在上海博物館和上海交通大學等機構的共同努力,才最終搞清楚了這種神奇透視效果形成的原理,其實就是力學和光學的共同作用之下產生出來的特殊效果……
可是他孃的這個鏡子是在漢代做出來的,用到了要讓後世到了八十年代才能明白的力學和光學,結果沒有任何後續分支,就這麼一個拐彎,不知道又長到了哪裡去了。
還有像是地動儀。
還有裡車。
甚至還有原本應該大放異彩,在生產生活上面提供巨大助力的水車水錐等等水力系統,也就那樣研究了一個大概之後,就淺嘗輒止了,沒有後續版本更新……
漢代這麼強大的物理學,結果去磨鏡子,搞了小人敲鼓被放倉庫了。
天文學,去推測天下興衰,皇帝老二晚上會不會管用了。
漢代也有化學,然後用去搞煉丹了,賣五色散了。
真心是歪到沒天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