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7章 何物勝高寒,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當下已經基本上算是進入了春天,但是寒風依舊呼嘯著不肯停息,死命的朝衣物盔甲的縫隙當中扎著小刀子。

斐潛也不由得裹了裹大氅,卻感覺這個錦緞的大氅似乎也壓不住風啊……

似乎每一次小冰河時期,都是農耕民族的災難。

溫和的氣候持續的時候,滿朝文武笑呵呵的吃著穿著用著,不僅沒有想著儘可能的向外擴張獲取更多的資源,而是一股勁地企圖甩掉外界用兵的包袱,東漢如此,明朝也是如此。

等到氣溫下降,北方遊牧民族不得不集合起來,為了求生而南下。一方是得過且過,一方是死裡求生,雙方軍隊計程車氣在一開始的時候恐怕就相差不止一倍,而處於防禦第一線的農耕民族常備戰兵被擊敗之後,往往就會如同滾雪球一般,再也難以挽回敗局。

當然,如果明朝沒有李闖王,說不得崇禎也會拖一拖,就像是若是沒有董卓,劉辯也說不定可以多活個幾年一樣。

外因很重要,內因更重要。

而現在,斐潛就準備給華夏民族多加強一些內因,讓後世面臨著苦難的時候,多一些手段,多一點準備。

穿越者為什麼一開始都容易表現得有底氣?

因為穿越者一開始的時候,是知道未來大體上的方向。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向感會逐漸的偏離和缺失,當歷史邁向了不同的路徑的時候,穿越者也就和普通的人一樣,對於不再明朗清晰的未來多少有些心生畏懼。

比如,棉花。

在長安之北的這一片山谷之中,裡頭專門趕在冬日前修建的小水壩,已經有些破冰了,水流夾雜著碎冰而下,流經山谷然後衝向關中平原。細碎的冰渣在陽光之下閃爍著多彩的華光,照耀出山谷之內的一片翠綠的顏色。

棗只棗子敬正站在山谷之外,帶著十幾個農學士工學士在迎接斐潛。

農學士,其實是非常適合寒門的職位。一來是這些職位一般計程車族世家子弟看不上,二來是一般的普通百姓知識不夠擔任不了,因為出政績標準很直接清晰,而且如果做得好了,也會受到普通百姓的愛戴,所以也就成為了很多寒門想要重新進入政界的一個階梯。

而工學士,則是很多黃氏家族之中的工匠,還有一部分的墨家的人出任了。

因此從某個角度上來說,農學士和工學士,無疑就是徵西將軍斐潛當下扎入漢代底層的兩根探針,將來能不能成為兩根重要的支柱,就要看未來的發展了。

斐潛從馬上跳了下來,在護衛的保護之下,和棗只一同進了山谷。

山谷周邊有哨塔,在一些路口之上有路障和柵欄,還有不定時的巡邏兵卒,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避免後世那種無知農夫挖掘了十幾萬的果蔬……

農夫無知固然有罪,難道看管不嚴的就無罪了麼?

進入山谷之後,便是營寨攔在當口,營寨後面則是一片片規劃出來的種植著各種植物的場所,右側貼近山壁之下,有兩棟兩層的木屋,還有一塊很大的空地,空地上擺放著一些器具,顯然就是工學士的場所了。

腳下的道路用礦渣和碎石鋪墊,並且夯實過,顯得很乾燥和平整,並且走在上面不會揚起多少塵土。

進了營寨之中,斐潛在廳堂之內就坐,目光微微一掃。

營寨很簡陋,甚至有些地方還依舊是大木樁子,還未完全的磚石化。

原本這個山谷就是漢武帝當時選專門負責種植的宮殿舊址,只不過當時漢武帝修建這個宮殿也多數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而已,並沒有多上心,因此自然這個所謂的當時漢代最先進的農業基地,也就曇花一現,什麼事蹟和成效都沒有留下來。

但是在斐潛手中,卻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半永久的營寨還在陸續的建設,主要還是用著農閒的時間,畢竟最重要的依舊是對於新植物的培養和栽種,以及在技術上的資料整理和傳授,這些東西,遠遠比修建一個精美的宮殿更有價值。

“子敬,幸苦了……”斐潛等眾人坐下之後,頭一件事,便是重新站起來,朝著棗只再行了一禮,鄭重的說道,“子敬此功,可比擴土,實為大漢社稷之幸也!”

棗只連忙避席而禮,說道:“只不敢當。”

斐潛上前將棗只扶起,然後朝著堂內的其他農學士工學士說道:“上古厥生,悠悠諸民,耕作有田,燈火傳薪。舜既躬耕,禹亦稼穡,周典漢家,社稷之興!農工乃國之本也,汝等需記責之重,功之偉也,功在社稷,功在千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