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69章 種下的種子,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水渠的流水潺潺,滋潤了這片原本乾涸少水的土地,勤勞的農夫和吏士更讓它重新煥發了生機。
在這些大部分都是蔥韭葵等漢人常吃的蔬菜,但也有幾十畝地單獨用田埂隔開,那便是大司農棗祗的自留地,是專門用來種植各種新奇農作物,有棉花以及各類異域瓜果的試驗田。
棗祗和那種只會站在田埂上指指點點,身上衣袍和腳下黑麵緞靴都捨不得沾染上一點泥塵,連著講話都需要好幾個人爭著打傘的,大腹便便滿肚子肥油的文吏官吏模樣完全不同,若是稍微不注意,說不得就以為棗祗就是一般的農夫。
當下的棗祗,小麥色的面板上閃著汗水的微光,穿著短褂,袖子下裳都捲了起來,露出胳膊和腿,沾染著泥土,正蹲坐在溝渠邊上盥洗。
長勢都還可以棗祗對著在身邊的農學博士說道,三號田和五號田的蟲子多了一些,等下派人要去噴些草木灰水八號田的藿葉有一部分發黃,我看其土壤並沒有太乾,不像是缺水具體還要在看看
棗祗絮絮叨叨的說著,有一些是記錄觀察,有一些則是吩咐要進行處理,而跟在棗祗邊上的農學博士,也都恭恭敬敬的記下來,旋即分頭去做。
在驃騎大將軍之下的這個大司農的職位,和大漢之前的大司農根本不同。
棗祗的這個大司農是真正的技術性崗位,而之前大漢的三公九卿之中的大司農,只能算是一個官僚職位。
起初在西漢的時候,大司農確實有不少的技術性職位,比如主管收貯米粟,負責供應官吏口糧並掌管量制的,也有負責安排皇帝親耕,並掌管籍田的收穫以供祭祀的,還有主管國家錢貨的積貯,掌管錢財鑄造的等等,基本上來說確實是很多都和一些具體的技術相關聯,但是在東漢之後,大司農下的屬官僅有太倉、平準、官三令丞,其餘都被省減或改隸於郡國,大司農就成為單純的中央財政主管長官,不再負責一些技術性的事務。
純粹的官僚,就更注重的是自己的官帽了,又有誰會去關心原本是大司農職責之內的各項改進和發展呢?
因此驃騎將軍重新構建出來的大司農職位,就是將財政後勤的專案歸到了荀攸手中,而棗祗則是更加類似於西漢時期的大司農,更側重於農業的相關技術的方面。
對於這樣的變動,棗祗也很開心,他原本就喜歡這些植物,甚至認為植物比人要更簡單直白。只要對植物好,植物就會盡可能的將豐碩的瓜果回報給人類,而對於人類好麼,回報而來的未必都是善果
經過這些年的培育,在這些試驗田之中的農作物長收都很好。
棗祗剛剛下地,親自除去了一些新長出來的雜草,又統計完了相關的資料,才帶著一身的泥土洗漱了一下,坐下來休息。
在溝渠邊上,有一片綠色的草本小植株。若是靠近後,仔細聞聞,除了土壤之中的泥腥味和大糞味之外,還能嗅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這蔬菜便是芫荽。
當年張騫從西域帶回來了一些,後來又是漸漸失傳,在斐潛重開西域之後,這個芫荽才算是真正的又在大漢餐桌上出現。
棗祗吃湯餅的時候,總喜歡將這個胡荽切一些,和蔥薤一同撒在上面,然後用滾燙的油一澆,那叫一個美。
這當然也是斐潛傳授的吃法
據斐潛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叫做辣椒的美味,只可惜到現在還沒有找到。若是有了辣椒,這個油潑湯餅才算是完美。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對於芫荽有那麼的喜愛,比如龐統就很不喜歡這個芫荽的味道,甚至覺得這個味道是臭的,讓喜歡吃芫荽的棗祗覺得有些奇怪。
這個芫荽怎麼是臭的呢?
不過,棗祗後來發現,確實也有一部分人像是龐統一樣,會覺得芫荽是臭的,這讓棗祗很奇怪,也很不解。
隨後斐潛說,這個就牽扯到了生物學識
生物就是天地之間所生之物的意思。
這讓棗祗很是興奮,覺得在農桑之外,似乎又有一個模模糊糊的東西在眼前呈現出來,就像是一片全新的土地,等待著棗祗去開拓,去種植,然後看著果實碩碩。
但這兩天塢堡之內的主要工作,並非是芫荽,而是瓜果。
夏天收穫最多的,便是各種瓜果了,陸陸續續的一直能收到秋天去。
其中就有胡瓜。
胡瓜的改名,要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也不知道後世之人吃黃瓜的時候,是否能想起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