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9章 以衡取衡,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晚霞掛在天邊的時候,禰衡坐著驢車準備回家。
如果將大漢當下的交通工具和後世進行對比的話,那麼個人擁有馬匹,就等同於後世個人擁有私人車輛。後世私人車輛需要繳納車船稅,要交養路費,要交年檢費,還需要時時養護,隔三差五的加個油什麼的,費用開銷不小。漢代馬匹也是如此。
禰衡名頭大,但是他沒多少錢,也存不下什麼錢,所以他出門頂多就是打個的,而且還不能是高檔的計程車,只能是驢車。
最便宜的。
可即便是最便宜的驢車,禰衡也坐得端端正正,就像是坐在高檔的華蓋車中一樣。
在三輔田野之中,除了有勞作的農夫農婦之外,還有一些被抓捕而來的戰犯俘虜,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戴著鐐銬,面容麻木,每走一步路,腳下的鐵鏈子就嘩啦啦的作響。
禰衡不可憐這些人,雖然有時候禰衡的同情心確實挺多的,但是不代表著禰衡的同情心就會用在這些戰俘奴隸身上。
大漢依舊是有部分的奴隸制度的,這些會耕田的戰俘奴隸還算是比較幸運的了,至少他們在農田之中耕作,不至於有什麼生命的危險,而那些什麼都不懂,既不會手工,也不擅長於畜牧的,只有一身苯力氣的,就會被髮配到礦山去。
每一年當中,都會有一些這樣的奴隸默默的死去,也會有個別的奴隸脫離了苦海,成為了所謂的大漢居民,持綠卡的那種居民,而想要成為真正的大漢公民,則是隻有以軍功來換。
至少在驃騎治下,是如此的。
這是驃騎將軍很早之前就頒發了的《戰俘律》,即便是喜歡抬槓的禰衡,也覺得是很有道理。這些在周邊叛亂,引發各種戰爭,使得大漢要付出鐵和血才能平息,如果僅僅只是將這些傢伙砍頭,無疑是太便宜了這些傢伙。站在一個漢人的立場上,只要大漢王朝還有鎮壓這些奴隸的力量,這樣的規矩必定是要執行下去的。
因為勝利者是大漢,如果反過來勝利者是這些胡人,那麼成為奴隸的,被當成牛羊使喚的,就會是漢人。
很多時候,這個世間不是為公平二字而存在的。
匈奴所帶來的的苦難,在之前的大漢人已經品嚐過無數次了,所以禰衡並沒有什麼同情這些人的意思。禰衡相信,若是這些大漠當中的胡人是戰勝方,這些傢伙只會做的更加過分。
禰衡很享受現在的大漢,現在的關中,至少,他看到了大漢的強悍,而不是隻能看到大漢的腐朽。
這讓他原本有些歪曲的認知,多少恢復了一些。
不遠之處的官道旁,立著一根粗大的木頭樁子,在樁子上面吊著一個人,或者說是一個人的形狀。屍首早就已經腐爛了,身上的肉也被各種食腐的動物吃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骨頭。
有壓迫自然是有反抗,這些是逃奴。被抓到了,就會被吊死在這樣的木頭柱子上面,擺放在其餘的奴隸面前。
這種訓誡的方法,比跟這些奴隸說一千遍一萬遍的道理都管用。
禰衡自詡是一個對著人世間充滿了憐憫的人,但是他的憐憫只是針對於漢人,不包括這些胡人,因為很簡單,禰衡是漢人。吃著漢人的飯,飲著漢人的水,穿著漢人的衣裳,拿著漢人的俸祿,禰衡所有的一切都是和漢人息息相關,然後放下碗筷替胡人說話,回過頭來再辱罵漢人,禰衡做不到。
故而在當下,即便是禰衡有時候不願意承認,但是也不能無視驃騎將軍的功勳。
因為這些功勳就是活生生的擺放在禰衡面前。
大漢時期的遠征,其實就是一場探險。
未知的遠方,未知的道路,未知的敵人,未知的危險,無時不刻不在考驗著大漢人的承受力。可是驃騎將軍斐潛就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著大漢人的承受力,關鍵的是,驃騎將軍斐潛竟然是成功了!
成功了一次,可以很自然的稱之為僥倖。然後站出來,表示驃騎將軍短短不可大意,不能因為一次的成功就忽視了其中的風險,兵者,乃國之重事也,云云。
反正這種話,是個人,有張嘴,就是能噴的,但是在驃騎將軍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之後,這些嘴就叭咂了兩下,閉上了。
然後連禰衡也閉上了嘴。
現在沒有人敢對於驃騎的遠征行為置喙。
就像是當下也沒有多少人敢抨擊驃騎將軍的一些政策一樣。
害怕被打臉。
疼啊。
因此即便是斐潛下令讓允二負責青龍寺相關的場所分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