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3章 商用軍用的區別,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是後世的上帝們看待各種戰爭之中的戰鬥的時候,總是能找出一些可以指點的地方,比如說某一方為什麼不懂這麼做,亦或是那一方何處是紕漏,甚至還會振聲高喝,表示說重複來重複去不就是這些手段麼,竟然連基礎都不懂?
只要鍵盤在手,何懼天下英雄?
只可惜,鍵盤俠永遠不懂戰爭究竟是什麼。
斐潛也不敢說他自己瞭解戰爭,只能說他多少有些明白戰爭並不是世界的全部內容。
斐潛並沒有及時收到在遼東發生的戰報,即便是知曉了在公孫度死後,兩三個兒子依舊在為了繼承其遺產相互勾心鬥角,完全不顧外敵已經摸到了門前,或許也會發出一聲感慨,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就像是袁紹死後,幾個兒子相爭一樣。
其實斐潛並不是很清楚,他所想起的這句話,實際上是被扭曲了一部分的私貨
黑格爾老先生若是知曉了,說不得會忍不住掀起棺材板。
在翻譯的文學當中,稍微有些屁股歪的,就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和之前的雪花一樣的,這句話是黑格爾說的,但是他的意思絕非是頹廢的無奈,而是表示要與時俱進,因為舊的歷史,並不能解決新的問題,就像是同一條河流。
所以黑格爾真正想說的是,就像人不可能兩次跨入同一條河流,人民和國家,注意,不是人類,是人民和國家每一次碰到的局面都是全新的、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不可能去固守教條,更不能照搬歷史經驗。。
後世為什麼將這一句話斷章取義出來呢?又是哪一些人,將原本人民和國家改成了人類,並且不遺餘力的,高高在上的,將這一句話傳播出去的呢?這些人又想要做一些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懂的人都懂
就像是斐潛現在面對著魏延,魏延在歷史上又是被描述得桀驁不遜, 頭後有反骨, 難以控制, 那麼斐潛是不是應該針對於魏延做出一些防備?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魏延不傻。
真要是魏延智商有問題,也不可能在歷史上擔任漢中太守那麼多年, 成為蜀國北面的屏障,並且數次參與北伐。然後這樣的一個人又為什麼在歷史上變成了二愣子一般的形象?
真正的事實是什麼呢?
因此指望著照抄歷史上的範例來處理事項, 以為看了幾遍春秋便是通達了治國理政, 亦或是記得三十六計的名字就覺得明白了策略, 恐怕都會出大問題
魏延未必是歷史上的魏延,或者說是歷史書當中所記載的魏延, 這一點,斐潛之前就已經有了一些經驗。
因此斐潛不僅是沒有故意拿捏魏延,反倒是得知了魏延將到, 便是帶了些官吏前往城外迎接, 而魏延自從上一次在川蜀之後, 也是多年未能見到斐潛, 在見到了斐潛親迎之後,也是控制不住情緒的翻湧, 激動地熱淚盈眶
迎風宴上吃吃喝喝,又是修整了幾日,待魏延重新到了驃騎府的時候, 卻不是在正廳當中,而是斐潛讓其到了側院之中
魏延有些意外, 也更多的是感動。因為在漢代人的觀念之中,若是正廳, 那麼就是正正規規的談論公事之所,而在這個驃騎府的偏廳, 就有些不把魏延當成外人的意味了,這對於魏延來說,至少是代表了一種榮幸。
歷史上魏延懟楊儀,一方面有魏延自己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或許也有一些躲藏在背後的手段,畢竟歷史上漢代的通訊本身不發達,而一個長期處於漢中, 一個則是多半位於成都,兩個人偏偏相互說得一些對方的壞話什麼的,都能及時且準確的傳遞到對方的耳朵裡面,這本身不覺得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麼?
而當下魏延就沒有這樣的對手, 在魏延之上,還有更多的將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魏延只算是小字輩。而在驃騎軍中,被兵卒認可的,比魏延還要被更加尊重,更有威嚴的將領還有很多,比如在斐潛身邊的徐晃,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一個軍將來說,尤其是像是徐晃魏延這樣,身為一軍的統帥,考驗的就不僅僅是個人的武藝了。或許魏延單對單的搏殺,並不弱於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但是如果說整體來看,其實魏延的偏科還是比較明顯的。
尤其是在大戰略的時候,魏延的這個短板就是越發的明顯了。
三國演義之中麼,似乎沒有表現出來,或許是羅老先生為了表示諸葛亮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死後不僅是嚇退了司馬懿,還要算一算魏延闖中軍帳的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