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5章 顛倒黑白,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縣。

孔融被押解到了許縣。

這可是個大事件啊……

頓時許縣上上下下就熱鬧了起來,像是過節一樣。

孔融活下來,過節,孔融若是被殺了,也是過節。大大小小的眼珠子像是黑頭蒼蠅一樣嗡的一下就飛了過來,聚攏在孔融這件事情上,無數的嘴也像是蛆蟲一樣蠕動著,緊緊的咬了上去,吸血吃肉,歡快的發出一陣陣的呻吟聲。

天災,一定伴隨著人禍。

發大水了,有災民,也有裝成災民的。

起山火了,有鬥士,也有裝成鬥士的。

人禍,也往往會引起天災。

在當下許縣之中,歡宴的眾人,吃著血肉,滿臉笑容。

不就是找個樂子麼?

還有什麼比當下孔融之事更大的樂子了?

所看見的,就一定是真相?

所聽聞的,就一定是實話?

三歲的小孩子都知道未必如此,可是真當在生活之中遇到了,又有幾個人會去考慮在真相與假象之間的關係,實話和謊言之間的問題?

人們總是覺得自己是需要真相的,但在絕大多數時候,所謂真相的前提條件,並不是真相本身究竟是否真實,而是人們是否願意相信這個真相是真實的!

一件事情,只要有人願意相信,即使是虛假的,但它對於那個人來說,就是真相!反之,若是人們都不願意相信這個事情,那麼即使它是千真萬確的,也不過只是經不起推敲的流言,亦或是什麼不符合實際的想象而已。

所以,真相和實話,究竟是什麼?

是事實?

還是相信?

謀逆是不是大罪?

顯然是。

那麼謀逆之事是不是要詳細徹查,揪出所有的同謀同黨?

顯然也是必要的。

可問題是……

大多數人都清楚,孔融孔文舉的這個謀逆之罪麼……

也就是那麼一回事。

畢竟有句話叫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像是那個牢騷滿腹的馬猴,真要是讓他謀反,也肯定是不行的。

孔融這樣的人,聚集在一起,批判這個,指責那個,是避免不了的,可是說這樣就是他謀反的罪證,立刻就以此來誅殺九族,這恐怕誰聽了都覺得荒謬。

這就比如像是在後世某群裡面鍵政了,然後不僅是一鍵封群還順帶對群友一個個的上門送溫暖查水錶義務社群勞動一條龍一樣,顯得多少有些小題大做,矯枉過正。

於是乎,越發的像是一個鬧劇。

參見陛下!

崇德大殿之中,百官朝見。

劉協坐到了寶座之上,先是有意無意的看了一眼郗慮,然後便是微微抬手示意,眾愛卿平身。

該有的流程還是有的,黃門宦官尖著嗓門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黃門宦官的話音剛落,郗慮便是步出班列,拱手啟奏道:啟稟陛下,臣領御史臺同仁,查辦孔氏桉,如今已經是查明白了。

劉協多少已經知道了一些,但是依舊還是裝作不清楚的問道:查明白了?那就說說罷!

稟陛下,孔氏一桉,乃孔融孔文舉,任北海之時……

郗慮絮絮叨叨,將那些內容重新複述了一遍,然後再加上了一些細微的,不是那麼重要的罪名,比如什麼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官掖等等,最後結論就是孔融是一個潛藏在大漢朝廷之中的大叛賊,是郗慮和御史臺的同仁在各種蛛絲馬跡當中抓出了這樣一個對於大漢毫無忠誠,思想崩塌,信念全無,喪失原則,大搞小團體,小集體,和狂傲之人詆譭朝政,不忠不孝,為官不廉,親清不分,貪慾膨脹,以權謀私,不抓不能平民怨,不殺不能安社稷……

郗慮聲淚俱下,稟陛下,臣得皇恩浩蕩,忝為御史之長,卻未曾想到孔氏膽大妄為,無視王法,悍然拒捕,擊傷擊亡多位朝廷官吏,實乃罪大惡極啊!陛下!

劉協聽了不由得嘴角微微抽了一下,什麼就叫做罪大惡極啊陛下,聽起來就像是劉協自己是罪大惡極的一般……

雖然說劉協心中多少也有了一些準備,但是聽到郗慮這麼幹脆的就孔融說得一文不值,窮兇極惡,罪無可赦,不免也是有些感慨。

而在郗慮的話音落下,就看見了郎中令,軍師祭酒路粹出列,向劉協稟報道:陛下!孔文舉事實大惡不赦!諸般罪行,實在是讓臣怒不可及!臣要彈劾以孔文舉為首的一眾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