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93章 死不起,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go--> 在江東遇到了各種問題的時候,在關中之處,正在展開的青龍寺大論,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當然,這些問題基本上就是屬於文學和思想上的碰撞了。
這也是斐潛舉辦青龍寺大論的本意。
唯有思想上的碰撞, 才能產生出文明的花火。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最先產生了巨大的思想碰撞的,並非是六經,而是孝經。
孝經據稱是孔子的七十子之徒之遺言。
當然,孔老夫子已經離開塵世很多年頭了,這老爺子當年講過一些什麼話,嗯,也確實只有其徒子徒孫可以摸著良心表示孔老夫子確實這麼說過。
大漢當下所傳孝經, 本來是河間人顏芝所藏,由其子顏貞獻出。看這個姓氏, 也就知道是那個傳人的後代了。
後來這個孝經經過長孫氏、博士江翁、少府後倉,諫大夫翼奉、安昌侯張禹等人共同認證,蓋上了名戳,表示此經所傳,和他們家裡面的孝經的經文皆同,算是為這個孝經定論了,就是差不多相識後世鑑寶磚家那樣寫了證書。
這便是今文孝經,合計一十八章。
但是有意思的是,過了幾年,大漢鼎鼎有名的拆遷戶,魯恭王扒拉了孔子老宅嗯,這說明強拆其實也是有華夏傳統的,然後在壞壁之中發現了現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書,凡數十篇, 孔安國悉得其書。而這個扒拉出來的孝經之中,竟然是二十二章
噫?!
之前不是有磚家蓋章簽名, 認證有效, 說是大家都是原版,大家皆同是一十八章的孝經麼?
難不成這磚家
然後就有磚家鼓著紅腫的臉出來了,宣稱說:這個那個都一樣,都一樣哈哈哈,呵呵呵,告辭,告辭
反正不管信不信,都是這樣了。
所幸的是,今文孝經和強拆孝經,呃,是和古文孝經相差其實也就之差了一章,閨門之內,具禮矣乎!嚴親嚴兄。妻子臣妾,猶百姓徒役也。
其他的章節則是略有合併和字型變化。
這種差異其實問題不大,因為春秋戰國之時,有些文字到了秦漢的時候會有一些演化和轉變,比如亡和無,疾和病,還有女和汝等等, 言語習慣還有時代變化的因素產生的差異,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 並不能因此就說明今文孝經和古文孝經之中究竟那個字才是原裝貨,那些是後封的,只要三碼,嗯,四碼合一,沒有保修過,也就算了。
只不過唯獨少了一章!
閨門章。
當然,具體是那些包括孔子門徒子弟記漏了,還是當時的磚家合計的時候,覺得孔老人家不至於盯著旁人的閨門不放,不符合孔老夫子的身份,就特意避諱,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這個事情麼,後世的儒學研究者也有論調,表示大概就是因為父賢不過堯,而丹朱放;子賢不過舜,而瞽瞍頑;兄賢不過舜,而象傲;弟賢不過周公,而管叔誅;臣賢不過湯武,而桀紂伐。所以將閨門章給刪除了。
要不然這臉皮上不好看啊
而在青龍寺當下爭論的,並不是古今孝經之間的差別,而是對於孝經的延伸、註解和闡釋,畢竟當下是正解大論。
這些延伸、註解和闡釋之中,最為突出的矛盾,則是關於喪葬方面。
有一些人認為喪葬,特別是厚葬的風俗,處於華夏的主流地位,是因為儒家強調孝的原因,尤其是在兩漢之時,厚葬之風尤盛,就將這個風俗完全歸於儒家的孝,但是實際上麼
關於孝這個觀念的產生,若是論其誕生的確切時間,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在周代,但孝的基本含義明確轉為善事父母則是戰國及其以後的事情,是經過儒家的闡釋發揮,才把善事父母最終成為孝的核心,甚至是唯一內容。
然後從善事父母變成了,或是等同於厚葬之風,這個麼,就有意思了。
厚葬之風,早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就已初見端倪,春秋戰國之前,孔老夫子還沒有對著門徒嘰嘰咕咕的時候,就已經是有大批的人進行厚葬了。究其原因,未必是這些人超前感應了在孝經當中所提及的善事父母,而是因為那時的人相信靈魂不滅。
求長生,求復生,死為不滅,靈魂永存。
這才是厚葬出現的主要原因。
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以前,認為先祖死後靈魂不滅,仍能禍害或保護子孫,干預人事。在這一觀念影響下,喪葬習俗中就自然出現了厚葬現象。
既然是認為人死後靈魂有知,活著的人便不惜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