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93章 死不起,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厚葬死者,去換得自己心靈上的安危,相信自己在死後也能富足與安寧。生者無愧,死者欣慰。在這種觀念和心理的影響下,厚葬便成為當時社會的一種習尚,並久盛不衰。

厚葬起初之時只是陪葬。

也就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將原本生前最為喜歡的,最為珍貴的物品,和死者一同埋葬,寄託哀思,也為了在心中相信死者依舊可以在地下繼續擁有其珍愛的器物,或是人和動物,這習俗和父母其實起初沒有多少關聯。

因為在早期的墓葬之中,就有年幼的孩子身邊也封存陪葬了大量器物的。難不成這孩子也是因為有孩子為了善事父母才厚葬的?

此乃本末倒置是也!管寧侃侃而談,環顧於眾人之間,神色之中透著一種不容分說的確定之色,孝與不孝,絕非厚葬父母與否而定!

若人子平日不行孝道,唯父母死後設祭嚎哭,典禮十里,重金殯殮,便可謂盡孝乎?

生而不得養,死後方以臧,可謂君子乎?

孝重於心,而非其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守孝之禮,乃寄哀思,然有釣名之輩,以慘絕之舉,侵削之行,摧殘自身,以示孝道,此等極端守孝之風,未免有些過為已甚!

更何況,昔日孝文之時,臨邯鄲道意慘悽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紵絮斫陳,蕠漆其間,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唯有釋之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南山猶有郄;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孝文遂稱善,終薄葬於霸。

如今且看,長安各陵皆有盜!

赤眉等眾數十萬人入關,燒長安宮室市裡,民飢餓相食,死者數十萬,長安為虛,城中無人行。宗廟園陵皆發掘,唯霸陵、杜陵得全!

厚葬非為孝,沽名釣譽乎?又引賊盜侵擾,至先靈於九泉亦難安眠!此等便可稱之為孝?其可怪也歟!

既治孝經,當求正解!

至今日起,正孔先賢本意,孝於平日,乃重敬養!

絕非待死後方厚葬而為孝!

管寧侃侃而論,旁徵博引,加上長安各陵的命運其實就在眼前,引為例項,確實是很有一些說服力。

管寧在他十六歲時失去了父親,其表兄弟都憐憫他孤獨貧困,表示願意贈予他用來給其父親治喪的費用,管寧全都推辭沒有接受,而是根據自己的財力為父親送終。這在大漢厚葬之風當中,不可不謂勇氣非常。

要知道那個時候管寧才十六歲!

管寧直言,表示孝的本質與厚葬毫無關係,同時也表示孔子對於孝道的表述當中,也沒有說要進行厚葬的,只是說要符合禮。

對於什麼才是符合孝道的禮,管寧表示最為主要的是敬和養。養是盡孝的外在表現,而敬是於內心當中的前提,是孝得以實現的根本保證。養只有在心中存有敬意的前提下展現於外,才能稱為孝,孝是敬之心與養之行的結合。

養而不敬,同樣也不能稱之為孝,首先應該是要有敬心,然後才考慮孝行能否真正得到落實。

管寧大肆批判如今世俗之風,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根本就不是孝,而是沽名釣譽之人,利用父母喪亡來給自己塗脂抹粉,沽名釣譽,並且脅迫著他人也要一同如此,導致整個社會風俗畸形,對於這樣的現象及其憤慨。

一石激起千層浪。

因為管寧所宣稱的這一點,確實是當下之痛!

其實在當下,也有不少大漢之民因病返貧,因喪貧困的,這其中不僅僅是寒門子弟,也包括很多普通百姓。

若不厚葬,就是不孝!

這幾乎就是漢代鍵盤俠的思維定式,若是沒有像管寧這樣心志堅定的,便是很容易在眾人三言兩語,左鄰右舍的風言風語之中被迫厚葬,賣房子賣田地賣自己也要去繳納什麼比如感恩致孝費啊,金光大道錢啊,若是不加上什麼香氛沐浴spa,不花一個傾家蕩產,簡直就不為人子!

但是實際上,這樣的風俗,其實還是少部分人得利。

而最為重要的,便是在中下層官吏的獲利。

皇帝推行儒家,講究孝道,是為了統治上的考量,而地方大員推行孝道,是為了政績,然後中下層的官吏幾乎就是扯著雞毛當令箭了,其鼓吹的厚葬行孝,並非真的就是為了所謂孝,而是為了利!

這些官吏和鄉野豪右勾結起來,利用漢代人強烈的面子感,就像是飲食生活中的宴飲活動和婚姻中的大辦喜事一樣,大肆斂財。

簡單來說,厚葬對於死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操控武俠

看見六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