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95章 大漢風,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因為前秦太短,而漢代算是第一個長期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體,自然更有些別樣的意味。

鄭玄點了點頭說道:漢初多狂放急切,君臣無禮而立,以至有飲酒爭功,妄呼以醉者,更有甚者當庭拔劍恐嚇擊柱之輩,皆因無禮而起,狷狂太盛之故。

斐潛微微點頭。

基本上來說,每一個王朝在草創期,都會遇到的一百五定律。一百五十人以下,管理者甚至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規章制度,以人格或是魅力就可以直接進行有效的領導,而一旦突破一百五十這個人數,各種各樣的問題就體現出來了

這個定律或許有些偏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說明了組織架構管理上面的問題。就像是當下,斐潛的政治集團逐漸的擴大,最底層的官吏和斐潛的距離在被不斷的增大,除了在斐潛身邊的這一群人會比較容易的接觸到斐潛,並且受到了斐潛的影響之外,那些中層,或是底層的官吏在長期外放的過程當中,會不會出現一些問題?

水鏡先生司馬徽也說道:漢初叔孫通依世諧俗,制定朝儀,以定規矩,乃分輕重,此為長治久安之要也

對於在廳堂之內大多數參會者來說,都覺得自己能夠參加此次的會議,是代表了一定意義上的創舉,甚至可以說將見證,或是奠定了將來大漢治國理政的基礎和標準,每個人都十分的興奮,在鄭玄和司馬徽開頭之後,便是這邊一言那邊一語的議論了起來。

儒家麼,似乎先天對於這種禮儀規範就很有興趣。

斐潛一邊聽,一邊讓王昶和諸葛瑾在一旁記錄。

整個執政的風氣,是從上至下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下面的風都是散亂的,若是要以下面的為準,那麼上面的自然就是昏頭昏腦,毫無頭緒。

所以只有在政治層面上的風氣統一了,才會對於整個大漢社會層面造成影響。

就像是西漢初期,因為上層政治層面的原因,導致很多時候為了解決問題,就是急躁的推出各種法律法規,而這些法律法規又因為相互之間沒有很好的系統化,最終導致相互違背,甚至衝突。

西漢當中就有記載說當時的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說明大漢當時即便是專門的法律工作者,也無法適應這種混亂且無序的律法,更談不上利用律法來有效的解決糾紛,調理社會衝突了。

以至變成了,人輕犯法,吏易殺人!

動不動就出臺一個什麼新法規,根本不講究什麼相互關聯,也不管什麼後續影響,顧頭不顧腚的法律法規,使得在漢武帝之時酷吏橫行。這些酷吏或許有個別人是忠心為國,但是絕大多數都是藉著雞毛當令箭,以各種拗口混亂的法律法規謀取個人私慾,剛暴強人,害人不淺。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吃過了苦頭的大漢上層建築開始轉變了風向,開始求謹求厚。

東漢光武帝中興之時,光武帝自己就非常嚴謹,持重避輕,不浮誇不奢靡,身衣大練,色無重彩,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有這樣一個皇帝在前,大臣們自然也必須保持一致。

嗯,至少在開會的時候保持一致。

另外一個方面,因為劉秀約束自己,所以他也對大臣,尤其是功臣較為寬厚。他常告誡功臣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

這無疑是比較成功的,在光武帝時期的功臣,多數能夠善終。不像西漢開國將帥彼此間常常怒目相向,甚至刀兵相見,爭功爭賞,人腦子打出狗腦花出來

而當下斐潛召開這樣的一個會議,就很自然的被眾人認為是類似於光武帝這樣的舉措,是為了提前安排和告誡群臣,要約束自身,要兢兢業業。

這無疑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

一方面說明了斐潛並非想要完全摒棄經文,驅逐儒家,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斐潛是一個成熟的政治領導者,能夠未雨綢繆,勝過亡羊補牢。

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領導者是亡羊還不補牢的

如今天下輕悍好鬥,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人皆輕心,動則攻剽椎埋,亦有劫人作奸者不知凡幾

當盪滌煩苛之法,每事務於寬厚是也

正是,若以敢悍精敏,巧附文理,風行霜烈,擎譽喧赫之輩為上,恐事不安民不寧,社稷難以穩固,天下亦不得安生啊!

驃騎大將軍如今以進賢良,摒絕貪腐,退棄酷苛,正是仁厚之政,天下之福也!

雖說如此,然律不可盡免。所謂掘冢鑄幣,任俠併兼,借交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