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7章 金銀之論,粗淺經濟,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盤的擴大,銅相對來說產量還算是可以,畢竟一南一北都有銅礦,另外儲備量也不低。
至於金麼,有陰山之北的金礦,還有南中永昌金礦,雖說轉運難度不小,依舊不免有些缺乏,但是並不算是多麼短缺,唯獨只有銀,一直以來都比較緊缺,以至於市面上的徵西銀幣的價值,已經虛浮了許多。
銀礦麼,因為朱提山之處的銀礦是伴生礦,而冶煉的技術受到了科技限制,所以產量很小,而其餘的什麼銀礦的具體位置麼,斐潛之前只是公司職員,哪裡會關心那個?如何能記得住?所以現在這個階段,斐潛只能派遣人員不斷探查而已,還遠遠沒有辦法做到大規模開採的程度。
即便是斐潛知道雲南嶺南一帶是有金銀的,找到了礦點,要開山劈嶺的進去,還要組織大規模的人力持續挖掘提煉,難度其實也不小,所以直接搞西域,難道說不香麼?
若是對於經濟不敏感的,或許並不覺得這是一個什麼太大的問題,甚至會不以為然,但是斐潛當然不可能無視這個問題,所以對於西域的金銀開發,就必須提到議程上來了,否則很有可能導致金銀幣供應不上,最終華夏又不得不退回銅本位的貨幣體系上。
荀攸繼續說道:如今當勵商賈,流通東西,一來可富西域、涼州之貧瘠,二來可多納金銀,填補華夏之空缺……今有商會,以定規則,通達西域之商戶,多攜金銀歸華夏……
荀攸說道此處之時,便有下首一人高聲說道:令君此言,在下以為不妥!
荀攸的意思就是減少西域各種物品的輸入,擴大金銀的攜帶量,畢竟一個商隊往來,運載量都不是無限的,所以多騰出一些空間來運輸金銀,相對來說也是商賈所樂意的,畢竟比起運輸體積大價值低的商品,還不如運輸金銀這種體積小价值高的來的划算……
只要出臺相應的政策,那麼剩下的事情自然就等著商戶自己去做了,而一旦和西域大規模通商之後,使得從西域到長安的金銀銅三級貨幣體系逐漸穩定和常態化下來,那麼自然就可以漸漸輻射到了其他區域,然後華夏整體貴重金屬貨幣體系,大體上也就算是奠基完成了。
斐潛轉頭看去,卻是郗慮。
當然這也是應有之意,畢竟郗慮是鄭玄弟子,鄭玄前幾天提出來了對於商業的諫言,然後現在荀攸又提關於大漢商會的事情,作為鄭玄弟子,自然有些忍不住,出言反對了。
荀攸微微皺眉,正要批評郗慮,卻見到斐潛伸手示意,然後微微笑著說道:鴻豫有言,自當直說,切莫隱之
郗慮起身,行禮之後答道:荀令君適才所言,欲使西商多輸金銀,以便流通。然慮以為當農為本,商為末,驃騎志在抒難興國,理當重視耕織農桑,垂顧于田土水利,積蓄糧草以備不時,而不應關注商賈之末也。之前鄭大夫有表上諫,驃騎鼓勵工商,凡有所得獲,多給名爵,竊以為此乃搖動國本之害,不可以為常例也!還望驃騎三思!
鄭玄正式成為了諫議大夫,而郗慮也多了一個議郎的身份,所以郗慮站出來表示反對,在禮節上也並不算是一種僭越。
斐潛笑了笑,心中感嘆,都這麼幾天下來了,居然還是這些老調子彈來彈去的,就沒有些新鮮論點麼?還以為對貨幣政策能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
不過這也是應有之意就是了,總不能鄭玄一上來就放大招罷,就像是下棋,那有上手就動將帥的?總是要先出個兵卒探探路。
斐潛沒有直接說話,而是先環顧左右,目光在後面的小蘿蔔頭處停留了一下,諸位以為鴻豫所言如何?
諸葛亮在下首站了起來,朗聲說道:郗議郎所言,國當以農為本,倒也無錯,但重農者,便需輕商乎?書有云,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如今各地紛亂,社稷衰頹,理當並重農商,振興各業,使百姓厚積,方可富國強兵!
郗慮拱手說道:慮亦知此四事者,皆不可廢。然而如木有根,有幹,有枝,有葉,亦不可短,然根不固,枝葉何存?故農為國家之本,本厚而諸業並興,若是本末倒置,便樹根腐朽,縱枝葉高十丈,亦枯亡不遠矣……
郗慮還想要繼續引申大論,卻被諸葛亮打斷道:郗議郎可曾躬耕于田畝,植樹於道旁?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嗯?郗慮愣了一下。
亮不才,曾自耕於南陽。諸葛亮笑了笑,說道,郗議郎所言,倒也不假,根朽自然木枯,然亮試問,樹植於林中,莊禾于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