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1章 水和油,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心善,所以若是下雪大風等天氣不好的時候,便會在一天結束的時候,除了原本的報酬之外,每個人說不得還能分到一小塊的雜糧餅子……

平常天氣也會有,偶爾。

今天麼,應該就沒了……

只是陰天,既沒有下雨,也沒有下雪,風也不大。

王三郎嘆了口氣,雖然說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會導致背煤更辛苦,但是那兩指多款,三指多長的雜糧餅子,泡些水煮化了,再加些麥麩,便又是一頓啊……

私營的麼,報酬就一般了,一開始的時候還會因為筐裡的煤少了些,便是各種理由扣了報酬,所以後來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給官營的去背,後來私營的煤鋪子受不了,便拉高了報酬,可依舊是甚少人會去。

因為驃騎官營的標杆在那邊擺著呢……

驃騎工房的煤鋪子之中,負責兌換木籌的管事,是一個少了半條腿的瘸子,左腳小腿沒了,用一截木頭替代著。據說這管事之前是驃騎手下的兵,在戰場上少了腿,然後活下來沒死,又因為沒了半截腿,騎馬不方便了,也當不成巡檢,便成了類似這樣的不怎麼需要跑動的小管事。

呦呵,可以啊,今天背了六趟?煤鋪管事接過了王三郎的木籌,誇讚了一聲,小夥子有些氣力!要換什麼?錢還是物?

換粱!都換高粱!王三郎大聲說道,這也是絕大多數背煤人的選擇。先將自家越冬的糧食備足了,才有可能再去考慮其他的事情。

之所以換高粱而不是其他的糧食,是因為高粱最為便宜,換的量最多。

在沒有高質量化肥的古代,高粱的產量可以是小麥的兩倍,而且高粱不怎麼挑田地,好壞都能種,房簷牆角院落偏地都可以種,收成或多或少而已,可問題是高粱裡面有單寧物質,單寧物質就是許多果實未成熟之前蘊含的那種,比如青的柿子。

所以口感麼,自然可以想象。

再加上之前又有甜粱問世,這原本口感不好的高粱就越發的掉價。

但是像王三郎這樣的,卻不怕高粱難吃,他們怕的是沒得吃。

揣著小半袋的高粱,王三郎覺得身上的疲憊似乎也少了許多。多了這小半袋,家裡至少又多了三天的嚼頭,然後再背上個十幾二十天,說不得就可以再換點布頭什麼的……

小心翼翼的用手臂護著半袋高粱,王三郎和同村的幾個人一起準備往回走。

雖然說長安陵邑這幾天還算是大體平靜,但是一些不好的傳聞依舊是傳了出來,據說在左馮翊的一些地方甚至有暴亂,搶糧殺人,焚燒店鋪,好生可怕。然後聽說長安陵邑之中也是死了一些人……

可是王三郎對於這些傳言,都感覺距離他很遠,左馮翊在哪裡?他不知道,甚至米鋪他也很少進,因為他也買不起米鋪之中高價的那些糧食,傳言之中的一切,似乎都和王三郎有一定的距離,而距離他最近的幸福,便是他懷裡的小半袋高粱。

拐過了街角,遠遠的就看見十字街頭站了一群的人,將路口幾乎堵了個嚴實,不知道在議論著一些什麼,比手畫腳噴吐唾沫……

王三郎等人頓時就有些發呆,然後下意識的就準備繞道躲避,卻見到一隊巡檢行來,將堵在路口的人群驅散了一些,讓出道路來。

王三郎才發現原來只是新張貼出了一張佈告,然後因此引發了議論而已,並非是聚眾鬧事……

巡檢看見了王三郎等人,便是揮手示意其透過,別站著擋路。

有了巡檢在場,王三郎等人自然就膽子大了一些,並且穿過十字街頭也是最為直接的捷徑,要繞道出城又要多走好遠,於是便低頭急急而過……

一群在十字街頭議論佈告計程車族子弟壓根就沒有關注王三郎等人,就像是雖然在這一刻同處於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但是穿錦袍的和穿麻衣的,身上潔淨的和滿身泥灰的,就像是遙遠的海角和天涯一樣,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就像是水和油,即便是暫時混雜在一處,也會漸漸的分離。

……(··;)(··;)……

長安之中,十字街頭掀起的波濤,逐漸的蔓延。

還在官場之中的,或是在長安左近計程車族子弟,多少能夠快一點的感覺到,但是有些隱士,就沒有辦法說那麼訊息便利,迅速察覺了。

漢代,一直都有推崇隱士的習慣。

歸隱與隱士,原先是應該是一種比較追求自由的個人行為,也是華夏曆史上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

漢代動不動就歸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時明月之君子六藝

魚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