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6章 儲備,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亮和棗祗站在渭河邊上,看著兩岸的幾乎是連線到了一起的屯田。

大多數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這些大多數人集結而成的一個社會群體的時候,總是覺得別人應該回去做,所以自己就可以不用去做。

聰明的人會懂得如何克服這種惰性,甚至還可以反過來利用別人的惰性。

耕田之中的勞作無疑是辛勞的,一年四季幾乎都不能休息,但是為了自家的未來,這些屯田的流民似乎已經將惰性伴隨著汗水一同深埋在了土裡。

尤其是這些屯田的流民,看見棗祗等人也和他們一樣在田間地頭奔勞,為了改進農業技術不辭辛苦的時候,就更沒有什麼怨言了。

以身作則,便可垂範。

君王五賢,便有五臣。

棗祗作為整個驃騎政治集團的農業大主管,說不辛苦那是假的,即便是農閒的時候,棗祗也需要時不時的去看一下田間地頭翻耕的情況,肥料的堆積數量等等,經常是一年下來,身上總是有一股泥腥味。

棗祗伸手捏起了一塊土,然後給諸葛亮看,渭河之地,與旁處不同……農耕器械,亦需因時因地而變……

諸葛亮立刻抓住了重點,子敬兄之意,莫非是此地土質,與旁處有異?

然也。棗祗將手中的土塊遞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稍微用了些氣力,便成了粉末,細細的隨風落下。

可有何異?棗祗饒有興致的問道,臉上帶著些笑意。兩個人都是從鹿山之下走出來的,就有些像是前輩帶著後輩,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切感。

諸葛亮沒有在意細細的黃土沾染了他身上的衣袍,而是皺著眉頭,又重新拿了一塊土塊,再次捏碎,此土,竟是如此乾燥?

棗祗點了點頭,故而此地,首要之事,便是護澤……

棗祗抬起頭,環顧四周,說道,華夏大地,此為中土,土之盛矣。然土盛則克水,水弱則火賊之,便又是益增於土……

簡單來說就是要保持水土,但是要向漢代人解釋一個水土保持的問題十分的困難,因此斐潛就乾脆借五行來說明,便使得棗祗等人一下子就理解了。

故當以木克土,抑制土盛,使得五行平衡,天道輪轉?諸葛亮說道,如此說來,驃騎禁令砍伐山林,改用黑土取暖,便是如此了?

棗祗點了點頭。

漢代人是磅礴大氣的,所以有些時候便多少有些粗糙。就像是漢代的農業的發展,在很多時候是因為人口的增長,所以不得不考慮技術的更新,並不是有意識的在發展,而是無序的前行。

在漢代之前,很多農業上的技術其實早已經存在,只是在進入了漢代之後,因為人口的增長使得對於漢代封建朝堂有了一些壓力,因此漢代的朝堂官吏才開始考慮採用更高產量的農業技術,從而使得一些農業技術在漢代得到了推廣。

從這個角度來說,漢代朝堂推廣農業技術,或是有意識的提升農業產量,並非是漢代朝堂主動行為,而是被迫無奈不得不進行的改變,因此在農業發展方面,就有一些能用就好,夠用便成的敷衍之感。

同時,雖然說三四百年的大漢期間,始終在強調著農業的生產,也有地方形成了大規模的集市貿易,但是依舊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程度,為數不多的額外產出,也常常是到了地方鄉紳豪族大戶手中,成為孤立的,地方性的豐盈或是貧瘠,沒有統一的全國排程機制。

冀豫之地,河川充沛,故而田質亦有別……棗祗一邊說,一邊向前走,然後到了一處棚屋之中,讓人拿出了一套犁地的工具,之前某亦求深犁,後來得驃騎提點,方知關中之別也,故需淺犁深耕……

黃土高原上的特殊地理環境,是要求儘可能的儲存水分,而黃土毛細結構又很容易使得水分征伐,減少水分蒸發的辦法就是鬆土,在土壤的表面形成一個保護層型別的土層,從而切斷其汲取更深土層的通道。

因此在耕作收割完畢之後,便是要用輕犁而不是重犁,甚至在平整土地的時候,也用更為輕柔的柳條或是荊條做成的耮,而不是用鐵耙,避免破壞表面的保護層。

地不同,故犁各異也……棗祗說道,時不同,故律當異也……光武之前,民有百畝,然今之數,又是幾何?冀州豫州,甚有一戶之地不足十者,兢兢耕作,亦難逃飢餓,苦苦辛勞,亦不得溫飽……地之故乎,人之故乎?

在土地地質方面,冀州豫州無疑相比較關中更具備優勢。

曹操等人,包括已經是領了飯盒的袁紹袁術,將自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