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0章 自願,利益的轉變,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玉門關。

斐潛站在方盤城的城牆之上。

在後世的記憶之中,玉門關是殘破的。

因為玉門關的歷史,就是華夏中原人越發的龜縮的歷史。放棄了的關隘,當然就絲毫沒有了修葺的價值。從漢,到唐,再到宋,玉門關一路向東遷移,今天退後兩百里,明天再退後兩百里,然後最終直接消失了,根本無所謂關不關。

唯獨只有漢初的玉門關,是向西拓展的。

西漢玉門關,從最開始的隴西,一直往西延伸。

在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鑿空西域,攻略西域的初期,統治範圍在一步一步的擴張,大漢王朝最西邊的治所也隨之西移,玉門關自然不例外。

漢武帝為了拓土禦敵,徙關拓邊的舉措無疑是當時來說唯一的辦法,就像是後世某些國家偷偷摸摸的挪動邊境石碑什麼的,其實早在漢武帝的時候,漢人就已經在這麼玩了。

不過遺憾的是,朝代更迭,其後的朝代似乎都沒有漢朝時期的遼闊胸懷,所以最西邊的治所也不再是西出,而是成為東移。

東漢到唐代,玉門關的關址又從敦煌西北遷到了敦煌以東的瓜州晉昌縣境內。

唐玄奘出關之時,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道,『下廣上狹,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門關,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說的就是已經退縮了的瓜州玉門關。

等到了在五代宋初的時候,玉門關回到了最初的起點,也就是最早的石關峽之處。

然後再往後,就連玉門關都沒了,剩下的唯有嘉峪關。

有時候斐潛會略有些感慨,歷史的真相或許未必就像是後世在課本當中,或是影視劇當中看到的那麼簡單。

如果僅僅是站在後世的角度來看到歷史上的一些觀念,一些變化,很容易產生偏頗甚至有失公允。因為現代文明和現代人對於世界的認知是和古人所不一樣的,所以若是不能拋開現代的一些認知,不去考慮古人的立場,那麼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像是和親。

斐潛本人,其實也算是『和親』政策當中的一份子。

如果將『和親』政策宏觀的去看,尤其是站在歷史本身的角度去看,其實就是政治聯姻。

有些打拳的,動不動就表示用某個女性的幸福去換取和平,是一種恥辱等言論,然後還能招來不明就裡也不想要深究的某些人的附和讚許,其實多少有些偏激。因為從古至今,有不付任何代價,就可以獲得的好處麼?真以為打拳就能獲得利益?尤其是眼前的利益和長遠的利益可能相違背的時候。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身為王族的子女,在享受了王族的待遇,也同樣要承擔責任。男性作為質子,女性常常為成為聯姻的工具。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與『和親』並沒有什麼區別,這些王族子女都會去本國之外的地方,一旦走出去,那就是生死有命,都要有勇氣,能豁得出去。

漢代初期的和親政策,起初實際上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畢竟匈奴是一個從春秋戰國時就開始嚴重騷擾中原地區的遊牧民族。那種等漢人秋收了就來搶,當漢人軍隊趕過去的時候,這些如同蝗蟲一樣的傢伙便早已經跑沒影了。等漢人想要去打的時候,他們就躲到大漠去了,而且居無定所,著實讓從春秋到大漢的中原歷代君王沒脾氣。

畢竟通訊全靠吼的年代,等大軍收到烽煙趕過去時,東西早搶完了,跑了……

於是秦始皇到最後也只能是修萬里長城。

秦國是真的想要打,畢竟強秦的名號不是隨便說的。大秦東征西伐滅了多少硬骨頭,不是打不過匈奴,關鍵是打不著。秦始皇也是沒脾氣了,就用了這招術,而且對華夏後世防禦思想,也確實有些正反雙方面的影響。

到了漢代,國土拓展,就像是斐潛當下所立的玉門關一樣,一路向外擴大的時候,關隘可以挪動,但是這長城就沒辦法動了,可這些新打下來領土總不能不要,況且也有了百姓開拓邊疆,已經開始繁衍生息了,總不能說丟就丟。

劉邦這個流氓頭子,原先也是傲視天下,他當時剛剛統一天下不久,正在意氣風發之時,估計誰都看不起眼,也想超越秦始皇,結果白登山之圍讓劉邦清晰地認識到僅以當時的軍事武力,無法解決與匈奴爭端,因此採取『和親』政策,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換取猥瑣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至於到了唐代,和親又帶了一點教化的味道,畢竟有大量的陪嫁的物品和工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