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47章 都很富,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父親對於政治的理解,未必是那麼的正確。
小時候,他是他父親的樹洞。
倒不是因為劉協的嘴有多麼嚴,而是劉協的母親已經死去了,董太后雖然沒有多少的政治手段,但還是愛孩子的,必然不會像是何夫人去追問劉辨一樣的去天天問劉協,你父親跟你說了一些什麼?
不懂太多,反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劉協苦笑了幾下。
現在麼,他父親的牌位變成了劉協的樹洞。
孔文舉……劉協輕聲滴咕著,父親大人啊,這孔文舉,怕是救不回來了……真是,這些傢伙,怎麼就不能……唉……
ε=(′ο`*)))劉協眉頭拉了下來,臉上寫滿了疲憊。
劉協原本想要藉著慶典的名義,先將人召集起來,人多了當然就是勢眾,然後說不得就有人會振臂一呼,劉協就可以借題發揮什麼的,就算是這個策略不成,也可以藉著大赦的名頭搞一波。
劉協碎碎的說著,聲音很小,很輕,就像是孩子在父親懷裡那種咕嚕咕嚕的聲音。
劉協和孔融並沒有多少的情感羈絆,只不過是敵人的敵人大機率是朋友而已。對於劉協來說,能夠用來牽扯曹操的,和曹操相抗衡的,基本上都可以視為友軍。
可是劉協整個對於孔融的營救過程,並不理想。
首先就是很多人不支援慶典。
因為這是曹純獲得的勝利,四捨五入就是曹操的勝利,而劉協要替曹操慶祝勝利,這是幾個意思啊?劉協你個濃眉大眼的也叛變了?
劉協此時,他又不能明說。
在經歷了董承事件之後,劉協就明白了一件事情,他這個天子,並非是真的下達命令了就一定會有人遵照執行的……
換句話說,所謂一言九鼎只是存在於皇權極強的時候,而當下的大漢皇權麼,其實就是跟紙湖的差不多。經過了數次挫折,劉協懂得了他必須要站在大義一側,才有辦法說是代表大多數人,然後漸漸的從代表走向統御。
他必須要找到何時的機會,而如果不用慶典的名頭,他怎麼能突破朝堂對於他的禁錮,繞開尚書檯見到更多的人?見不到那些在朝堂之外的人,劉協又怎麼能培養出不屬於曹操的另外一波勢力?
所以劉協明知道慶典花錢,他也要辦,堅持要辦,但是很可惜的是,他覺得有必要的事情,大漢山東的這些鄉紳不覺得。
最初的時候,劉協覺得營救孔融的好處有很多,而且他也覺得肯定也有不少人不滿曹操對付孔融,所以劉協揣摩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劉協想的很多,預期也很高,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才發現,真的跟在他舉起旗幟後面的人並沒有幾個,甚至很多人都是遠遠的看著,根本沒往他舉起的旗幟之下湊。
是那些人都願意遵從曹操麼?
顯然也不是。
要不然也不會有孔融跳出來了……
或者說是被推出來了的。
但是真要讓這些人明擺著去和曹操對抗麼,這些人又沒有膽量。
加上又要花錢,這些鄉紳就緊緊的捏著錢袋子,哭著喊著表示自己真的一滴也沒有了,然後私底下又會呼朋引伴的去會所……
所以現在,即便是有劉協挑頭,這些鄉紳依舊沒有像是劉協所想象的那樣配合起來,更多的人是不會輕易的表明態度,甚至還有的公然反對劉協舉辦慶典的,所謂勞民傷財批判之言不絕於口。反正劉協做什麼,這些人都會站出來批判兩句,似乎不這樣做,就不能顯示他們高高在上的屬性一樣。
這讓劉協覺得很心累。
劉協長長的嘆了口氣。
小時候多好啊,現在真是感覺人世的複雜,親情的澹漠。每天起來就像是在帶著面具過活,不管面對的是誰。
可是這樣的生活,又是必須要繼續下去,劉協也只能硬著頭皮去適應,去改變,去學習,去成長,去玩弄他原本不那麼喜歡的政治手段……
劉協訴說著,聲音很低,在青煙之中若隱若現,他不需要有人聽到,發出聲音只是他的習慣,讓他覺得可以思路更為清晰一些。
劉協覺得,曹操要殺孔融,並不是因為孔融本人有什麼罪,而是在進行著一種試探,一種近乎於僭越的試探,所以劉協必須給與還擊,即便是微弱的抵抗,也至少比躺倒享受要強。否則到了某一天,曹操還會一邊系褲帶一邊笑著說,看看,你也不是挺享受麼?然後對著圍觀的眾人高喊,看見沒,他自願的!
在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