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47章 都很富,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總是該有些夢想的。
雖然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多數都是鹹魚,但是人一旦失去了希望,歸根結底依舊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劉協他的夢想,他的希望,就是大漢中興。
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幾乎稍微瞭解一些漢末三國曆史的人似乎可以表示他沒救了,等死罷,他就是大漢的最後一任皇帝了。可是對身處於大漢局中,沒有上帝視角的劉協來說,這個夢想,這個希望,卻是他的執念。
拿起和放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漢天子之中,有短命的,有長壽的。就拿東漢來說,最為短命的皇帝連一年都沒熬過去,而且在東漢的皇帝也相比較而言短命一些,像是西漢的漢武帝那樣到了70歲的,兩漢加起來也就那麼獨一份。
在東漢麼,光武帝是六十三歲,竟然是年齡最大的,接下來就是漢獻帝了,其餘的死的都早,大把東漢皇帝在二三十歲就駕崩了的。
按照道理來說,劉協倒也不賴,就算是退位了作為山陽公,並沒有因此就頹廢度日哀哀而鳴,而是親自耕種,還利用在宮內學過的醫術,跟皇后一起為百姓治病,自己挖的草藥不收錢,免費給百姓針灸、拔罐、刮痧,只有自己購買的藥,才會收成本費。據說後世中醫有遊方郎中拔罐、針灸不要錢的習俗,就是由此而來。
這或許就是劉協覺得需要親農而得到的後續發展?
或許劉協在山陽之時最終是放下了天下,但是現在這個階段,他覺得還有希望。
劉協想要救孔融,並不是說他覺得孔融就能起多大的作用,立刻可以像是中流砥柱一般力挽狂瀾,而是想要透過這一件事情展現一個態度,在被曹操牢牢控制之下的朝堂當中撕扯出一個豁口來。
簡單來說,劉協需要人,別管孔融現在是大貓還是小貓,至少能抓點耗子,就是好事了,如果說能透過孔融這隻貓引來更多的貓,那麼朝堂之中的碩鼠終有一天會被抓出來的……
可是,這個過程並不是那麼的順利。
有時候劉協也會困惑,為什麼這事情會這麼難呢?
其實很簡單。
階級和階級之間,就像是水和油,只有在某些條件之下才可能融合,在大多數時間下都是分層的,所有能水變油的,最終都會被證明是偽科學。
劉協和鄉紳其實就是互為水油。
劉協所最能依靠的,目標利益可以說是基礎一致的,反倒是在政治圈子外面,承受著最沉重負擔的普通百姓,萬千黔首。
因為只有這些普通百姓的樸實願望和劉協才是真正重合的——大漢中興,或者換一個詞,叫做衣食溫飽。
劉協希望大漢統一,各地紛爭消弭,不再有戰爭,不再有割據。
百姓也是同樣希望如此。
所以在大多數的封建王朝年代,只要皇帝稍微還懂一些事情的,他會知道他的天然盟友便是這些普通的百姓,可惜大多數的皇帝卻忽略了這些百姓,而是選擇與虎謀皮,企圖和地主階級內部達成妥協……
同行是冤家啊!
雖然說有時候同行會結成聯盟對應於外,但是大多數時候,這些同行都是相互拆臺的,彼此競爭,甚至不惜用下三濫的手法搞死同行。
故而,即便是劉協和那些鄉紳士族在某些層度上能暫時達成一致的,但是他們行動上卻難以配合起來。劉協往前衝的時候鄉紳沒跟上,反倒是在觀望,鄉紳在動作的時候,劉協也是在一旁冷眼旁觀。
就像是這一次,董遇的這些風聞錄……
似乎相同的行動,卻有著不同的心思。
太廟,現在成為了劉協的樹洞。
整個皇宮之中,嗯,或許是整個大漢,劉協都找不到第二個人,第二個的地方可以讓他傾述商量。
太廟就像是劉協最後的一個避風港,最後的一塊淨土。
畢竟這裡不會有閒雜人等,一般的人進不來,能進來的,一般也不來。
太廟之中,青煙繚繞。
劉協只有在屏退了所有人之後,才呈現出疲憊不堪的姿態,他甚至沒有繼續維持自己皇帝的所謂威嚴,而是像是一個普通人一樣,坐在了香桉邊上,就像是小時候靠在了父親身邊一樣。
有時候劉協真的希望時光能夠倒流,回到他父親還建在的時候,那麼即便是不能給父親帶來什麼建議,也可以多聽一聽他父親當年的絮絮叨叨的一些零碎政治理解,而不是隻顧著玩耍木刀和布甲。
即便是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