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46章 都很美,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縣,皇宮。
來人,去請中散大夫前來。
劉協一邊繼續翻閱著手上的這些風聞錄,一邊沉聲吩咐道。
黃門宦官領命而去,不多時,劉曄就遵令而來。
尚書檯距離皇宮並不遠,但是如果不是劉協有令,這些人都不會來的。
包括身為皇室宗親的劉曄。
劉協看著劉曄上前拜見,目光之中略有一些複雜,但是他很快的掩飾了這些複雜的情緒,先請劉曄坐下,然後才拍著桌桉上的這些董遇的風聞錄,詢問道:這些風聞錄,愛卿可曾看過?
劉協問得似乎是很隨意,但是劉曄回答的時候一點都不能隨意。
劉曄低著頭,回稟陛下,此乃給陛下的書信,豈能擅自翻閱?
哦?劉協笑了笑,我說的是西面的那個尚書檯……
啊?這個……劉曄愣了一下,抬起頭看了劉協一眼,然後又是低下頭去,這個微臣就不知道了……
呵呵……劉協發出了些笑聲,沒有繼續說下去。
他說的光是西尚書檯麼?
顯然也不是。
劉協很無奈,因為他所有的資訊都是經過類篩選的。
劉曄也很無奈。
這不就跟和尚頭上的蝨子一樣的事情麼,若是沒有兩個尚書檯過目,有那個傢伙膽子會那麼肥,隨意將關中來的東西隨意遞送到了劉協手上?所以很明顯,這些書信風聞錄能到了劉協手上,說明至少經過了兩處尚書檯的手,至少是默許。
因為董遇是走的官方的路線遞送上來的,所以關中的西尚書檯肯定知道這些風聞錄上面寫了一些什麼。
董遇能看到,並且描述出來的事情,其他士族子弟同樣也能看到,只不過其他的一些士族子弟並不對董遇所描繪的東西感興趣而已。
像董遇這樣真心真意,一門心思去求學的,只是少數,還有很多人是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去的。
對於大多數計程車族子弟來說,讀書可能都是一個幌子,他們更想要去關中打探知曉關於什麼火藥,製紙,冶金等等方面的資訊,甚至不惜為此出重金收買一些人……
畢竟山東之內,有傳言說斐潛手中有什麼墨子秘傳。
還有人言辭鑿鑿的表示說斐潛其實是上古墨子親傳,是當代墨家矩子,方懂得如此多的新奇技巧云云……
要是能探尋出一二來,豈不是發達了?
就算是沒有找到什麼秘訣,在關中也可以混一個出路,豈不是比在山東打破頭擠那些底層小吏要更好,至於讀書,那隻不過是進身之階而已,那有能為了讀的?
所以,或許在西尚書檯看來,董遇的這些風聞錄,更像是一個讀書人應該做的事情,所以他們沒有制止,也沒有做出任何的限制。
這只是或許,也就是表面上的那些東西。
當然,劉曄本能的覺得在其中,西尚書檯可能還有一些什麼其他的因素,比如一些什麼謀劃,只不過他沒能想得出來……
所以他也沒說。
更不可能和天子劉協說了。
劉曄輕咳了一聲,將這個略有些尷尬的話題岔開,董巡風忠心社稷,心憂天下,誠實君子,實乃陛下之洪福……
嗯。劉協點了點頭。
說是書信,其實更像是日記,亦或是調查手冊之類的文獻。
董遇確實是實誠人,他喜歡專研學問,然後這巡風之事,多半也是被他當成了一項學問來做了。
做官和做學問,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在某些事情上,就像是冰和火不可交融一樣。做官很多時候是難得湖塗,有些事情就不能尋根究底,搞得太清楚了往往很多人都遭不住,也就會都想著要將這個亂掀屁股簾子的傢伙弄下去。而做學問要是沒有尋根究底的精神,什麼都是一知半解湖裡湖塗,就根本無法專精,更談不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了。
至於在某學院之中,那些儀仗著自身地位,壓榨弟子,甚至長期霸佔第一署名,將真正研究者擠到第二署名的,甚至還要給他自己孩子塗點油抹點彩的那些磚家叫獸,論起來更像是官僚,而不是學者。
董遇這個巡風使上報的書信,就像是在做學問,和平常那些官吏遞送的行文奏章完全不同,不僅是沒有浮華的辭藻,甚至讀起來有些乾巴巴的難受。
可是,偏偏劉協越看,就覺得越是有味道。
大漢這個時代的人,都是比較喜歡意會的。不管是官場裡面的官話也好,亦或是平日裡面的行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